第06版:梁苑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三斤米的故事

□ 王中霞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的外公离开我们已经十几年了。身材瘦小的外公做了三十多年村干部,在老百姓中还是很有威望的,就在他八九十岁时,大家还亲切地称呼他“王大队长”。

  记忆里外公性格开朗,爱开玩笑,人缘很好。但外公做起事来可是一点不含糊。他为了群众,真正做到了满腔热忱,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

  听母亲讲,六十年前,外公曾经因为村里一位老人而对他的上级领导发火、拍桌子。这位老人和外公家住在一个村,姓夏,人称夏四爹。有一年,七十多岁的夏四爹卧病在床,将不久于人世。几个儿子拉着老人的手伤心地说:“您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您想吃什么就告诉我们吧。”弥留之际的夏四爹有气无力地说:“其他什么也不想,就想喝几口米粥。”儿子们流下眼泪,在那个粮食紧张的年代,别说儿子家里,就是全村也找不到一粒米。

  几个儿子不想让老人带着遗憾离开,就在晚上找到我外公。外公听了夏四爹儿子的诉求,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外公就步行去公社粮管所,说明来意,没想到粮管所的领导连连摆手:“这个不行!我们不能为任何人破例。”

  外公怎么恳求也无济于事,只得跑到公社。领导再次皱眉,觉得这是个难题。外公不放弃最后的希望,继续争取:“这是一个老人临终的请求,无论如何请帮他解决一点……”可是公社领导还是不答应,外公怒了,泪在眼眶里打转,他“腾”地站起来,拍着桌子怒吼道:“你们就是这样当干部的吗?以后你们再来农村工作,头上顶一口锅来吧,到谁家都没有一口水喝!谁也不会瞅你们一眼!”

  公社领导临时开会决定,让粮管所批给夏四爹三斤米。

  我的外公把那三斤米揣在怀里,午饭都没有来得及吃就到了夏四爹家里。夏四爹的儿女感激涕零,已经睁不开眼睛的夏四爹听到儿子的话后,握着我外公的手,两行热泪滚落下来。

  我的外公,一名基层村干部,一名普通老党员,用行动诠释着他的责任和担当。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