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理论·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乡村地名建设利农惠农

关育兵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民政部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开展“乡村著名行动”。该行动涵盖地名方案编制、命名设标、文化保护、采集上图、信息服务等地名工作的各个环节,致力于提升乡村地名建设水平,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众所周知,人名就是一个代号,但这个代号不可或缺。一方面,可以把一个人从群体中迅速分辨出来,另一方面这个代号也传递着许多信息。地名建设也是如此。相较于城市的整体性、前瞻性规划设计,乡村地名建设是有差距的,需要不断提升其标准化程度。

  还要看到的是,相较于以往,现代乡村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地名也呈现出数量、密度、需求不断增加的现实。尤其是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群众出行导航、快递物流等也对乡村地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准化建设乡村地名,既是乡村地名特色内涵的需要,也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现实需要,在许多方面都会发挥积极作用。

  地名是有生命的,一个地名,一处乡愁,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乡村地名文化是乡村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在乡村文化建设中起着开宗明义的作用,是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乡村地名标准化建设,要遵循历史、尊重群众的情感、尊重群众的创造性,推动乡村标准地名信息在各领域规范使用,实现乡村地名管理服务水平跃升,充分发挥地名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

  标准化建设乡村地名,也要强调地名的可辨性。不同于以往,在人口流动加速、出行导航频繁、快递物流大幅增加的当下,加大地名的可辨性,努力避免地名错认、错识,让标准化的乡村地名为经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据了解,相关部门持续加强乡村地名建设,先后指导互联网地图平台规范标注乡村地名670余万条,新增地名覆盖全国200余万个农村居民点,搜索点击量累计达数十亿。此次“乡村著名行动”,包括织密乡村地名网、健全乡村地名标志体系、发展繁荣乡村地名文化、深化地名信息服务、促进地名利农惠农等内容,将助力乡村振兴取得重大成效。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