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绿色、造型时尚、用车经济……新能源私家车优势多多,受到追捧,个人安装充电桩的需求随之高涨,甚至追求“一车一桩”。记者调研发现,由于城市人口密度大、小区内公共空间小,这种“一车一桩”的建设诉求导致公共路面反复开挖,影响居民出行,还占用公共资源,易引发邻里矛盾,增加小区用电负担和火灾隐患。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保障,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一头连接着民生,关系着新能源汽车能开多远;一头联结着产业,关乎新能源汽车行业能走多好。但在基建端,充电桩“供需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这有待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共同驱动,让充电桩建设更快更稳更好,助力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推动未来交通加速到来。
就管理创新而言,需根据小区不同情况分类施策。比如老旧小区都处于改造期,可将公共车位与充电设施建设列入其综合改造范围,实施整体规划建设。而对于客观上不具备加装充电设施条件的小区,可以在小区周边合理距离内增设公共充电设施。像北京不少老旧小区就通过多方协商,建起了集中式充电区,引导居民规范使用。而根据《“十四五”时期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发展规划》,北京还将鼓励推广“移动充电车”等充电方式,解决充电难问题。同时,加强重点区域社会公用充电设施建设,鼓励利用企事业单位等的边角、零散、闲置土地建设社会公用充电桩,鼓励乡镇区域利用集体土地建设社会公用充电桩等。
就技术创新而言,基于充电桩不在国家强制性3C认证范围内,有些用户为了降低成本,选择杂牌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同时,由于有些车型电压和功率不同,充电接口兼容成问题。比如特斯拉充电桩只能为该车型专用,其他品牌无法使用。这就需要明确相关部门作为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的主管部门,认证成立一批具备“统建统营”资格的运营商。各需求主体,可自行委托运营商统一建设和运营充电设施。小区充电设施的接电也由运营商统一申请,结合小区特点统筹谋划,用各类品牌兼有、用最小的电力报装容量满足小区充电需求。
就模式创新而言,私桩共享是趋势。所谓“私桩共享”,指桩主可实现私桩在空闲时间向其他新能源车共享,收取合理的服务费用,提升补能便捷性、高效性、收益性,让补能从“支出”转变为“收入”。比如重庆,对于“私桩共享”的“桩主”,重庆国网电动提供每月保底收益30元的方案,以及70%的分成比例,虽然收入不多,但足够贴补车辆电费。
但是也要看到,私桩共享虽然能解决部分消费者的充电焦虑,但在一些地方实施起来却并不顺利。除了要获得物业的支持外,私桩共享的入场计费、纠纷处理等权责的划分、车主的收益的保证等问题,都急需各地相关部门通过社区协商机制逐一解决。同时,私人电桩多为慢充桩,漫长的充电过程对于外来车辆来说也不是方便的选择。如果小区没有公桩快充,显然仍不能满足需求。
总之,用创新打通新能源车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需要各地从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出发,通过协商机制,通过公共充电桩+私桩共享,把充电业务做成一张网,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充电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