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小庭院 大经济

李庄镇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促群众增收

本报融媒体记者 白鹏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今年,“庭院经济”首度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明确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梁园区李庄镇结合全镇各村地理条件、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发展水平等,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新途径、新办法。以“党建引领、资源整合、村企联合”的庭院经济发展模式,因村制宜、分类指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绘就了一幅百花齐放的特色庭院经济增收新画卷。

  8月22日,李庄镇镇长闫树明带领镇班子成员和26个村党支部书记逐村观摩庭院经济典型代表示范村。

  党建引领的陈菜园村。走进陈菜园村党群服务中心,抬头楼顶有光伏,左转西侧有冷库,院内还有一片片覆盖着遮阳网的蓄水池。透过遮阳网空隙,一排排水池里铺散着片片水草,水草下面水蛭涌动。从武汉市水蛭养殖基地调研回来后,陈菜园村采取支部引领庭院经济方式,在村室大规模、小地块开展水蛭养殖,做好示范带动。据村党支部书记陈保成介绍,水蛭养殖技术要求低、投资少、回报高,村民在自家庭院里支起一个池子就可以养,既增加了群众收入,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是新时代农业发展的一条新模式,“别看水蛭长得丑,水蛭养殖确实是一条新的‘蛭’富路”。

  资源整合的邓庄村。“稳住手,跟着缝纫机的节奏慢慢旋转。”8月22日,邓庄村服饰制造厂老师正在向村民讲解礼帽的制作方法。该村整合闲置资源,将废弃的小学改造为服装制造厂。“我们引进的服饰,制造厂家直接提供原料及缝纫机,村集体统一收发货。工人主要是留守妇女,可在厂里制作,也可以在家制作,计件算工资,每月有2000多元收入,是发展庭院经济的好模式。”镇干部马凤英介绍。邓庄村接下来还准备对接服装公司,承接礼帽制作的全部工序,扩大产业链条,进一步增加收入。

  村企联合的高楼村。4800平方米的土地南侧坐落着冷库,北侧是鱼塘,中间是比利时肉兔养殖区。没有资源自己找资源是该村党支部书记代富生的法宝。今年以来,高楼村积极申报冷库项目,带领支部创办村级合作社,多次到省内外考察发展种养殖的新路子,最终形成了支部入股20%的村企联合发展模式。“我们又整理了1000平方米土地作为下一步的幼兔养殖基地。村民可以领养一两对兔子,在自家庭院里养殖,最后由村集体合作企业回收。下一步,村里准备拓宽销售渠道,打开销量,增加农民收入。”代富生说。

  “各村要做到‘五量(盘存量、找增量、借力量、提质量、壮体量)迸发’,以点带面,形成‘一村一品’‘一镇多品’的特色农业经济带。通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庭院经济,着力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实现26个行政村特色产业遍地开花的新局面。”观摩活动结束后,闫树明信心满满地说。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