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梁苑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果然是个“耐读的女子”

——兼评作家丁玉琳及其新著《暖玉生烟》

吴 涛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暖玉生烟》封面。 吴 涛 摄

  丁玉琳,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诗歌创作研究会会员,商丘市网络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梁园区文联副主席,《梁园文艺》主编。

  认识丁玉琳是四年前。

  2019年春天,梁园区文联筹备成立区朗诵家协会,区文联主席李力永力邀我参加。5月10日,协会举行成立大会,推选黄小琦为主席、丁玉琳为常务副主席,我和其他4人为副主席。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丁玉琳。在一帮“叽叽喳喳”的人堆儿里,她文静得像个涉世未深的小姑娘,正是她的寡言少语,反而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自那以后,经常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她编发的“梁园区文联”公众号,知道她在梁园区文联从事文字工作,但一般化的信息不怎么显文采。真正引起我注意的,是她发在个人公众号上的散文随笔。她的个人公众号叫“玉生烟”(也是她的笔名、网名),从名字到内容到装帧都很“文艺范儿”,她谦虚地定位为“一个随意种些花草的小院子”。

  丁玉琳很勤奋,在她的“小院子”里,陆续“种下”一二百篇“花草”,多为生活随笔。这些文章,或长或短,看似“随意”,实则文笔细腻、感情真挚、引人深思。2022年,丁玉琳在这些“花草”中精选了60篇,集结成书出版,书名《暖玉生烟》。

  为什么偏爱“玉生烟”这个名字?丁玉琳在《玉琳》一文中这样解释:“李商隐在《锦瑟》诗中写道‘蓝田日暖玉生烟’。诗里说只有好的玉才会在太阳映照下生出烟来,跟我的本名‘玉琳’的含义一样。‘玉’乃质地柔软、光泽透明的石头,‘琳’为玉石碰撞发出的声音。此生,我愿如玉如琳,温润、澄澈。”

  的确,丁玉琳的散文随笔时时散发出温润与澄澈。若归类,应属典型的“小女人散文”(不含贬义)。

  “小女人散文”一词发源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女作家马莉的散文集《夕阳下的小女人》而得名。此类散文,大多是都市女性对日常生活、身边小事的一些具体描绘和细小感触的集合体。这种散文不同于鲁迅、梁实秋等“学者散文”,也不同于余秋雨等的“文化散文”,它们不对历史、哲学、民族、人生作广阔而深入的探讨,而是着眼于自己的家庭和周围生活,以自己或身边人的小故事为中心,生发出一些真实、细腻的生活感叹。

  浏览《暖玉生烟》中收录的散文的题目,即可初步领略其风貌。《桐花》《我的槐花》《寻找一副墨镜》《父亲的美味》《臭美的丫头》《我和母亲的周末》《时光碎念》《浮生何如》《我的黑猫》……这些散文,大都从身边的花草树木入手,从身边的小事小情入手,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入手,以丰富的想象和幽默的谈吐娓娓道来,让读者如沐春风、如饮甘露。

  她在《做一个耐读的女子》中写道:“我多么愿意做这样一个女子——一个耐读的女子。”丁玉琳做到了!她说:“一个地方,一座山,一条河,一朵花;一个人,一件衣服,一顿饭,一句话……每一种相遇都是缘分。若是你从眼前的一片叶、一朵花中,或是从我的某个字、某句话中,觉知到自己,那么我们就是幸运的。因为相遇的机缘,不只是我遇到你,也是我遇到我自己。”读玉琳的文字,你会时不时地会心一笑,在共同的认知中不自觉地受到感染。

  著名作家王安忆说过,文学是很有意思的,可帮助我们发现生活,生活其实也很有意思。丁玉琳就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给读者描绘了很多生活中的意趣。她的散文,似溪水潺潺静流,似雨露滋润心田。捧读在手,芬芳之气令人陶醉。

  果然是个“耐读的女子”!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