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柘城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柘城:下足绣花功夫 扮靓城市颜值

记者 蒋友胜 通讯员 郭长岭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风景如画的柘城国家湿地公园。  本报融媒体记者 蒋友胜 摄

  一条条河流犹如银色丝带穿城而过;一个个口袋公园散发着芳香,散布在城区各个角落,给群众带来触手可及的幸福……近年来,柘城县致力打造高品质城市绿化空间,为群众在车水马龙的喧嚣中勾勒出一片片绿色家园,让城市充满“绿色温暖”。

  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更好满足群众见绿、近绿、亲绿的生活需要,该县激活“公园+”理念,不断拓宽公园、绿地属性,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建设理念,持续推进共建、共护、共享,推进公共体系与人文关怀融合,推动城市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绿色生态服务。

  重视本土苗木利用,提升绿化建设体系。该县逐步淘汰大叶女贞的行道树利用,科学使用白三叶和红花酢浆草等吸尘降噪能力强、养护成本低、景观效果好的地被植物,逐步探索和繁育使用本土树种,优先选择冠大荫浓、树身挺直、抗病抗旱耐涝的乡土树种;尝试使用臭椿、楝树和泡桐,以及符合本地自然条件的适生植物,审慎使用名贵树种,建设节约型园林;加强多树种合理搭配,增强抗病虫害能力,丰富城市色彩,提升景观效果。

  拓展公园绿地属性,增强群众获得感。该县全面开放公园、广场、绿道及各类附属绿地休闲区,坚决杜绝使用围挡等人为设施阻止群众进入绿地,设置各类导视牌引导群众在游憩活动的同时注意保护绿地建设成果;划分区域设置垃圾分类回收处,主动引导群众遵守公共秩序,保持环境卫生;注重绿化施工安全,设置各类安全警示标识,保证施工安全。近两年来,该县对城区29个街边口袋公园和6条主要道路绿化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了休憩健身和服务功能,先后对南丁格尔等3个公园广场进行亮化试点改造,在不同区域增加灯光和雾森系统,为周边群众休闲娱乐增添氛围,不断提升公园服务承载能力,让群众进得去、坐得下、能活动,打造人性化服务空间。

  拓展城市绿色空间,创造城在画中美感。该县以高标准规划、高质量施工为抓手,以“三级网格”管养为基点,以创新发展方式为依托,以服务群众为根本,坚持建设与服务同行,绿化与人文并进的方针,科学统筹,全力实施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对城区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实施去白增绿;加大林荫道路建设,优化道路绿化种植模式,以冠大荫浓的高大乔木为主,兼顾行人遮阴和景观效果,努力打造人在林荫走、车在林荫行的绿色生活场景;积极推进公园、广场、道路和居住区绿化与停车设施有机融合,做到建绿于城、还绿于民;科学增加城市绿量,坚持全面增绿与局部更新相协调,不断扩充绿量,让群众实现推窗见绿、开门见花、拐角进园。

  着力项目谋划,创新建管新模式。该县依托城市水系,着力加强城市滨河绿化体系建设,积极谋划古黄河城区南段滨河带状公园、商周运河(丹阳大道—武陵山路段)湿地修复及综合公园等项目建设,全面推行“城市绿轴”应用与发展;不断完善城市更新绿化项目台账,逐步充实“智慧园林”架构,进一步擦亮“国家园林城市”这张“国字号”名片,让群众享受到自然、和谐、生态的园林绿化建设成果。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