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化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出自商丘的著名医学家王怀隐

刘秀森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五代末期到宋朝初期,商丘出了一位著名医学家名叫王怀隐,医术精湛,被称为“再世华佗”,曾为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匡义的御医,且编著我国第一部官修医学方书著作《太平圣惠方》。

  一、厄途遇师

  《五代史》《宋史·列传》和《商丘县志》都记载,王怀隐,宋州睢阳人,幼年不幸,父母双亡,无依无靠,以乞讨为生。

  有一年春天,他讨饭来到睢阳城西,当时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他从早起讨到下午,也没有讨到吃的。当来到一座小院前时,见院门敞开着,他便走了进去。院内无人,从主房里飘出一股美食的香味,他不由自主地走了进去,房内正中供着一位白发白须、红光满面的老人塑像,神案上许多供品吸引了他。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伸手抓起一样供品,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突然有脚步声传来,他陡然一惊,朝外一看,是一位鹤发童颜的老道长走进院来。他吓得一时不知所措,躲藏不及,只得站在那里,等待惩罚。

  老道长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王姓,本是关中人,年轻时世道混乱,出家为僧,后来佛教屡遭官方打击,道教日渐兴盛,他又转修道术,成了佛、道皆通的高人。慕睢阳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祖籍、庄子的故里,他便不远千里来此寻道,后来化缘盖了一个小院,敬奉道家之祖老子,精心修炼。

  老道长初望见有人在偷吃供品,心中不悦,想去好好教训他。当老道长看到是一位面黄肌瘦的男童时,一股爱惜之情油然升起。老道长走进房去,和蔼地问其来由,他如实相告。老道长感觉他是个好苗子,便说:“贫道是修道之人。你若愿学道,贫道愿收你为徒。”他喜出望外,连忙给老道长磕头。老道长十分欢喜,问他的姓名,知叫王怀德,便为他取道号“怀隐”。

  从此,王怀隐跟随老道长刻苦学道。时间一长,他便懂得了老道长为他取道号“怀隐”原来是取道家创始人之一庄子的话:“知道易,勿言难。知而不言,所以之天也;知而言之,所以之人也。古之至人,天而不人。”

  二、再世华佗

  老道长深谙医术和养生之道,在向王怀隐传道的过程中,也把医术和养生之道传授给他。老道长为了让他医术更加高明,在带他出外寻访道家高人游名山大川时,给他讲神农尝百草辨药性以救民的故事;带他在山间尝百草,辨药性,明药理;所经之处,寻访百姓,搜集民间治病的验方,加以整理。王怀隐的医术越来越高,许多重危病人在他的治疗下转危为安,于是他的名声渐渐传开。

  王怀隐从小就听人讲过神医华佗的故事,对华佗十分崇拜。他想在睢阳为华佗盖一座庙,供奉华佗,便把自己的心愿告诉了老道长,老道长十分赞同。于是,师徒化缘,在桃花坞建了一座“华佗庙”(《商丘县志·祠寺》记载:“华佗庙:在西关外,古名桃花坞,其南为杏花村。”)他遵奉华佗的医德,乐于行医施药,为当地人治病,看好了许多病人。他和老道长也像华佗一样,被人们尊称为“神医”。

  当时,睢阳有个人叫沈遘,字期远,幼年立志苦学,二十岁中进士后为校书郎,后来由御史台主簿拜监察御史,五迁至金部郎中,充三司判官,后周世宗时官拜翰林院学士、中书舍人,为人谨慎谦和,平易近人,许多人拜他为师。有一年,沈遘得了病,经京中许多名医医治,不见效果,陷入绝望。得知家乡出了位名医王怀隐,他便抱着一线希望,病休期间,回乡请王怀隐为其诊治。王怀隐经过望闻问切,判定他的病为平常心理压抑所致,便为他开方配药,建议他练华佗的“五禽戏”,很快便将他的病治好了。沈遘喜出望外,逢人便称赞王怀隐是“华佗再世”。之后,王怀隐又治好许多疑难杂症,“再世华佗”之名响遍睢阳。

  三、结识赵匡胤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元月,周世宗柴荣病逝,宰相范质等人拥立柴荣七岁的儿子柴宗训为帝。七月,战功赫赫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受命领归德军节度使。

  据《续资治通鉴·宋纪》记载,赵匡胤在做归德军节度使时,曾在阏伯庙里占卜命运。宋朝王明清《挥麈录(后录)》记载:“太祖皇帝(指赵匡胤)草昧日,客游睢阳,醉于阏伯庙,梦中觉有异,既醒,焚香殿上,取木王丕珓以卜平生,自裨将至大帅皆不应,遂以九五占之,珓盘旋空中。已而大契,太祖益以自负。”

  赵匡胤在为帝之前,不断求仙问道。拜访老道长时,老道长对他说:“天祚(保佑)吉土,乘火而帝,火帝兴于火墟。”王怀隐在一旁听着,便想:睢阳正是火神阏伯的始封之墟,老师的话不是说睢阳要出皇帝吗?

  拜访老道长之后,赵匡胤更加坚定了今后做皇帝的信心。他知道历来的开国皇帝都是用武力推翻前朝皇帝而得位的,在其过程中总有好多人伤亡,而且自己也要经过许多风险。他想来想去,弄得睡不着觉,以致面色憔悴。他的属官、节度掌书记赵普问他怎么了,他不说。赵普担心,便找到老道长,请老道长以探访为名为他诊看。老道长便带着王怀隐去拜谒赵匡胤。谈话中,老道长问赵匡胤近来有没有什么异常。赵匡胤便把睡不着觉的事说了。老道长说:“如此久了会成病的。让随我前来的这名弟子为大人诊治一下即可。”王怀隐为赵匡胤诊脉开方,配稳定心神之药,煎后为赵匡胤献上。赵匡胤服后,果然心神稳定,恢复正常,因此对王怀隐的医术颇为称赞。从此,赵匡胤记住了王怀隐的名字。

  后来赵匡胤做了皇帝,建立新朝。因在古宋地商丘的阏伯庙里得到神谕,定朝名为“宋朝”,以火纪德,以“建隆”为年号。即位后,赵匡胤诏老道长和王怀隐迁居京都,为朝廷效力。老道长已年迈体弱,不能成行,让王怀隐前去。赵匡胤改周世宗建的“太清观”为“建隆观”,作为御前宫观,王怀隐以得道名医身份入观。

  四、杏林创举

  《太平圣惠方》是我国第一部官修医学方书著作,该书是吸收北宋及其之前的各种方书的有关内容编著而成,是一部理论结合实际,具有理、法、方、药完整体系,很有临床实用价值的著作,影响深远。这部杏林创举之作,就是王怀隐编著的。

  据《宋史》记载,王怀隐被赵匡胤召到京城后,因其医术精湛,王侯将相请他诊病的很多。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任开封府尹时患病,请王怀隐前去诊治,王怀隐用汤药治好了他的病。赵匡义做了皇帝后就下诏让他还俗,任尚药奉御,三次加官后为翰林医官使。公元978年,吴越王钱俶派嫡子钱惟濬从杭州到开封朝拜宋太宗赵匡义,刚到京城就患了重病,命危旦夕。赵匡义令王怀隐前去诊治,钱惟濬很快痊愈。赵匡义说:“如果不是医术高超的医生,我的重臣性命尚且难保,何况天下黎民百姓呢?”他也喜欢医术,平时收集了一千多个验方,就把验方都贡献出来,下诏让翰林医官院的医官们也献出自家的验方,总计一万多个,命王怀隐同其副职分门别类,编辑成一部有纲有目、条分缕析、前后理论统一、理法方药俱备的综合性著作,颁布天下,为天下人治病。

  王怀隐根据御旨和自己行医的实践经验,制定编辑原则,列出疾病后先陈述诊断脉法,再叙述用药法则,按照不同的临床表现叙述具体的处方和医疗方法。为早日完成皇帝交给的任务,王怀隐夜以继日,带领副职对验方研究、分类,十四年如一日,终于完成数百万字的巨著。当他把巨著呈给宋太宗时,宋太宗喜不自胜,亲笔写序,赐书名《太平圣惠方》,颁发各州,让各州设置医博士,掌握使用。

  《太平圣惠方》系统总结了宋太宗之前历史上的医学成就,全书共100卷,分1670门(类),收验方16834个,280余万字。作为医方集成之宏著,不但成为宋朝“监局用此书课试医生”的必备书目,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对光大中医方剂学发挥了很大作用,被历代医家广为征引。直至今日,医家所用的很多方剂和药物的选择与配伍都出自此书,效验犹佳。

  王怀隐由一个乞丐得遇名师,刻苦学习、钻研医学,不但成了名医,而且成了中医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者,树立了我国医学史上一座丰碑。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