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理论·评论 上一版   
下一篇

让年味回归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

□龙敏飞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春节临近,年味渐浓。在互联网上,“年味此处寻”“年味到底是一种什么味”等成为热门话题。“红灯笼一挂,年味就来了”“年味藏在烟火气中”“年货大集,年味十足”……网友们表达了自己对年味的理解。

  过去这几年,因为疫情影响,年味越来越淡。去年春节,虽然疫情已经放开,但很多人都还没有准备好正确的打开方式,或是刚从第一波感染中走出来,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准备,所以年味并没有真正回归。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之后,年味更加寡淡,甚至让人感叹:过年越来越没有意思了。这般现实,值得正视。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寄托了很多美好的情感、回忆以及想象。春节背后,承载着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寄托着许多家国情怀的内容。这样的一个节日,必要的仪式感不可或缺。如今,各地在营造年味上,也是线上线下一起发力。如“龙年龙灯大赏”、“深海龙宫”奇幻之旅、商圈里的“龙”元素等,各地龙造型装饰频频“出圈”;再比如,“赶大集”重新被点燃,齐齐哈尔开往加格达奇的4045次列车上,甚至都摆起了“年货大集”,而“云上赶集”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气氛组”已上线,节日的氛围感正在被拉满,一系列呵护年味的举措,都值得肯定与点赞。

  年味是什么?这很难定义。但无论是“赶大集”的热闹,还是“龙”元素的无处不在,都是年味的重要内容,他们共同撑起了春节的氛围感、仪式感。

  让年味回归,应该成为一种下意识的习惯。无论一个人是在故乡还是在异乡过年,对于这样一个有特殊含义的节日,对于这样一个具有特殊价值的时间节点,肯定都希望其“特殊”一点、有价值一点,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人生或许没有办法像树木一样留下“年轮”,但若是年味能一年一年地留下来,其实也是人生的“年轮”,既然是如此重大的时间节点,那对各相关方来说,都应为此保驾护航。

  让年味回归,应成社会共识。无论是制度规定方面,还是节假日上面,抑或是氛围感的衬托上,每一个人都应为年味回归作出自己的贡献与努力。唯此,这一传统节日才能在新时代绽放新的魅力、展现新的光彩。而这,同样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