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商丘日报》结缘于1994年,今年正好30个年头。
30年来,《商丘日报》是我的良师益友,我是它的忠实读者。
30年来,《商丘日报》让我汲取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智慧、陶冶了性情,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让我受益一生。
我对《商丘日报》有种特殊的感情,有种独特的亲近感,以至于这么多年,只要在《商丘日报》上看到那些各个版面的编辑、记者的名字,我就顿感亲切,心生暖意,尽管至今我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从未见过面只熟悉他们的名字,可对这些有着良好职业素养长年默默无闻我心中的无名英雄们,我一直心存敬意!
我喜爱的《商丘日报》既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又有自己的办报特色。“一报在手,天下尽知”。每天忙中偷闲阅看一会《商丘日报》是一种特别惬意的精神享受。每当看到喜欢的优美文章,我会马上剪下来,分门别类地粘贴到剪报本里。
剪报已成为我30年来的学习习惯。我深深体会到,尽管当今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办公数字化、生活手机化,但纸质书报那一行行散发着墨香的文字,那种书香氤氲的诱惑,阅读时那种读者与作者、编者的心灵交会,那种被书墨浸染的心情,是现在任何智能手机和先进电脑替代不了的。
近几年,让我沉迷其中、受益最大的是《商丘日报》梁苑版2017年8月4日至2019年11月29日两年多700多天的连载文章,即郭文剑先生撰写的《“借书读史”随笔》(后结集成书《<史记>新读》)。
因为我喜欢中国历史,尤其喜欢《史记》。
在《商丘日报》上,读到郭文剑先生撰写的《“借书读史”随笔》系列文章之前,我书房里就有8本不同版本的《史记》及解读《史记》的书,可这么伟大的《史记》及其解读之类的书,我都没有完整地读完过,原因是这些版本要么古文难懂,要么分析太专业,不合胃口。
“原来可以这样读《史记》!”这是我初读文剑先生《“借书读史”随笔》连载第一篇后给我带来的惊喜。忽然以一种从未有过的新奇方式读到解读《史记》的美文,顿觉耳目一新,一下子就深深吸引住了我。接下来两年多,对《商丘日报》的心情就是八个字:迫不及待、欲罢不能。因为梁苑版每周五出版,所以我每周都盼着周五的报纸快点儿送来,好尽快读到《“借书读史”随笔》连载的文章。有几次周五工作不太忙时,算着送报纸的时间快到了,我也不再等办公室的同志分发了,直接去单位楼下,迎接邮电局送报纸的同志。这样的心情一直延续到2019年11月读完连载的最后一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读越喜欢,收益也越来越大。每期连载我都看多遍,对其中我特别认可和欣赏的句子和段落,我会在它们下面用红笔标注,并摘抄在笔记本上。两年多来,我把每一期的连载都剪下来精心保存,并常看常思常读常新。正是这62篇105期《“借书读史”随笔》让我终于通读了《史记》这部伟大的作品,进而对《史记》有了更深刻的领会,这将让我受益一生。
2021年4月,得知连载文章以《<史记>新读》为书名,由河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后来该书又被评为2023年度全国中小学校图书馆指定优秀书目,作为从中受益良多的我特别开心。我到新华书店一次就买了20本《<史记>新读》,分别送给同样喜欢历史喜欢《史记》的亲朋好友。
我与《商丘日报》30年的不了情见证它与时代同行,从一个创刊时每周只出两三期的四开小报,发展壮大为现在拥有“两报两云一网一端一平台+系列新媒体公众号矩阵”的参天大树,可喜可贺!愿《商丘日报》这颗“恒星”更加熠熠生辉,照亮我们的诗和远方。
(作者系原商丘市梁园区商业总公司总经理,曾获“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新长征突击手”“河南省优秀青年企业家”“商丘市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