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是一位农民书画文学艺术爱好者,自20岁起,开始在报刊发表作品。
我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农暇坚持创作,由于身在农业生产劳动第一线,比较熟悉田园生活,多创作一些反映“三农”工作乡土田园的作品,比较接地气,就开始把作品投稿给报刊。那时候,每到收秋种麦完成以后,农村就进入冬闲季节,也是我集中创作难得的时间。
当时《商丘报》的编辑部在市印刷厂院内,我曾多次骑自行车去送稿。最早是给梁苑书画版投稿,认识了王清健、盛伟、朱玉生三位美术编辑老师。每次到编辑部,老师们都对我带来的稿件点评指导,并拿出别的作者的稿件让我观摩学习,告诉我投稿应该注意的技术细节。
后来报社搬迁到归德南路,尤其是1998年《商丘日报》农村周刊创刊,其中开设的乡土文化版是我最喜欢的,当时郭文剑老师是该版编辑。
我是农民书画艺术爱好者,创作了很多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有国画、剪纸、刊头、漫画、散文等艺术形式,以一个农民的视角去创作反映农村的新变化、新气象,农民的新生活、新面貌,于是陆续投稿给乡土文化版。当时投稿大多是从乡邮电所寄到报社。我家离商丘市区才十几公里,有时我也骑自行车到报社送稿,有幸认识了当时主编农村周刊的郭文剑老师。每到编辑部,郭老师总是热情地让座倒茶,与我攀谈农村情况,鼓励我多创作更多更好的乡土田园元素的作品,令我备受鼓舞,更加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
2001年春节前夕,我收到商丘日报社寄来的信件,迫不及待地打开,里面竟是郭文剑老师寄给我的精美贺年卡,上面写着几行潇洒的行书字体:一手拿锄头,一手拿笔头,两手都要硬。祝焕新同志新年快乐!郭文剑。
拿着贺卡,我激动地让老婆孩子传阅,高兴地大声向她们炫耀,说这是报社编辑老师亲笔给我写的贺卡。
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业余作者,能得到编辑老师的肯定与鼓励,这真是莫大的动力。
有一次我又去商丘日报社农村部送稿。时任农村部主任的郭文剑老师让我回去以后集中整理一些作品,说准备给我发个专版,听到这个消息我真是欣喜若狂。要知道,在报纸上发专版那可不是一般待遇,都是相当有影响力的知名作者。郭老师打破门户藩篱,要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民作者发专版。过了两个星期,我又去报社送稿,刚一进门,郭老师便大声说:“焕新啊!你的专版已经新鲜出炉了,我给你准备了几张样报,拿回去留个纪念吧!”郭老师从书柜里拿出事先装在大信封里的报纸递给我,那是2001年7月12日的《商丘日报》乡土文化版,蔡明慧老师编辑,以一个整版刊发了我的个人美术专辑。我心里真是激动无比,当时又不会说什么感谢的话,只觉得内心有一股暖流温暖着自己。是啊!一个农民,在紧张的劳动之余,坚持创作,本来不易,能得到编辑老师的肯定和鼓励,那就是莫大的鞭策与动力,着实令人感动。
二十多年过去了,郭文剑老师寄的贺卡和那张专版样报我还完好地珍藏着,时不时地翻看,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永远难忘。从有了《商丘日报》农村周刊,我的创作激情一发难收,有时有了灵感,甚至大冬天半夜爬起来,披着衣服去创作。那几年几乎每期的乡土文化版都有我的作品。有一次在商丘市一高读书的外甥女在学校报栏里看到我的作品,向同学介绍说:“这个作者是我姨夫。”同学不信说:“刘德华还是我姑父呢!”一时传为笑谈。到现在,有很多书画界的朋友说很早就熟悉我,我说:“咱们原来又不认识怎么会熟悉我?”他们说:“早在二十年前就经常在《商丘日报》上看到你的作品。”
2006年拙诗集《守望田园》出版,《商丘日报》张兴元先生给我写序言、李传申先生、杨石先生写专题评论文章。后来报社的蒋友胜、郭跃旗、鲁超、吴海良等先生又先后撰文介绍我的书画艺术创作。2010年9月,摄影记者崔申义老师专程到福建采访我,在《商丘日报》刊发了摄影专版。
一介耕夫,得到商丘日报社这么多编辑老师的关爱和鼓励,很多编辑记者成了我的良师益友,令我感动不已,终生难忘,更坚定了我的创作之路。2004年我受聘到福建省福清市一所中小学生研学基地上班,担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中心老师。由于远离乡土,我很少有机会往《商丘日报》投稿了,但是从来没有忘记家乡这份报纸,经常在网上阅读《商丘日报》,了解家乡新闻,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也由衷地喜悦。
更不能忘记的是《商丘日报》带我步入的创作道路,是郭文剑等众多编辑老师的关怀鼓励使我坚定了艺术信心,使我进步成长。一路走来,取得了些许成绩,心怀感恩,感谢《商丘日报》、感谢各位帮助提携我的编辑老师们。
《商丘日报》将迎来创刊四十周年,我也近六十岁,可以说是《商丘日报》陪伴了我的成长,鼓励着我的创作。值此《商丘日报》四十华诞之际,祝贺报纸越办越好,宣传商丘正能量,报道家乡新变化,特吟诗以贺:创刊卌载铸辉煌,党报民声正气扬。不忘初心记使命,再挥椽笔谱瑶章。
(作者系商丘籍书画家、福建省福清市中小学生研学基地非遗传播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