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把零工就业建在供需无缝衔接上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房清江

  目前,以灵活就业人员为代表的零工群体规模庞大,撑起了零工经济新业态。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信息,2024年,人社部门着力推进就业公共服务下沉基层,建设了一批“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零工市场,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

  将公益性零工市场建设、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作为重要民生事项,旨在让零工等活儿不再“站马路”,让就业服务更加有温度,的确是惠民的必要举措。

  当然,设立零工驿站,不只是用更好的阵地和设施来替代“马路零工”的因陋就简,更重要的要使得各类灵活求职者接活更便利、活儿的来源更多,相应收入水涨船高,因而服务始终才是关键。

  此前,一项针对各地新建零工市场的调查显示,一些零工驿站虽然设施完善、配套服务齐全,但是与“马路零工”群体的就业需求匹配仍有不足,农民工群体马路边等活儿现象依然存在,供需错配矛盾比较突出。很明显,完善零工的劳动服务,并非简单“以场代市”,更不是建个驿站,给予一些后续保障、信息服务就万事大吉。

  其实,劳动服务的本质是供需撮合。搭建市场需建在供需的链条上,因而各地在促进家门口就业时,应当打破有形市场的束缚,多在破除供需信息流通的阻碍、提高供需匹配的效率上,多想办法、多下功夫。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劳动需求、不同类型的劳动者特点,设计不同的服务形式,如针对生活劳动服务、农业生产劳动服务等,面向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的劳动者,在基层社区、村组配套一些劳动服务网点,提供零工登记、劳务信息推介服务。

  同时,顺应网络信息化的潮流,搭建短工劳务的网上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居中的供需撮合服务,打造零工市场版的“货拉拉”“滴滴”,即以劳务需求为基准,提出订单,经平台核准后,向在线注册劳动者推送,由劳动者接单。如此,最大程度打破劳务供需信息的阻碍,提高效率,消除信息差。

  此外,各地还应当注重将劳动就业服务与拓展技能培训结合起来,通过用工需求来引导各类劳动者接受技能培训,提高零工供需的匹配度。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