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是一个城市的记忆。
喜欢读书的商丘人,一定还记得步行街与民主路交叉口东南角的席殊书屋,面积不大,书籍不少,很多平日难见到的人文社科类书籍在那里都能找到。
“2000年4月我开了这个书屋,前十几年可以说是这个书屋的黄金时期,书屋最多时有会员8000余人,会员遍布商丘各个领域。”席殊书屋的经营者王庆亚自豪地说。
2015年以后,由于房租连年上涨、购书人群不断减少,席殊书屋的经营也举步维艰。2020年春天,王庆亚不得不把这间他用心打造的书屋搬迁到了神火大道与民主路交叉口西北角的位置。“面积是原来的三倍,租金只有原来的一半。有时候给爱人要钱交房租,总被她冷嘲热讽一番。”王庆亚苦笑着说。
弹指岁月、时光更迭,就这样,因为热爱、因为情怀,王庆亚陪伴着席殊书屋在商丘坚守了22年,寸寸书香浸润了商丘的读书人。
今年58岁的王庆亚受父母影响,从小就喜欢阅读。上世纪80年代,高中毕业的王庆亚到新疆当兵。那时候,他一个月津贴仅十块钱,偶尔去一次城里,战友买回来的都是食品、日用品,而他总是喜欢泡在书店里,津贴也几乎都花在了买书上。三年的军旅生涯结束,王庆亚攒了满满一麻袋喜欢的书。
退伍之后,王庆亚被分配到商丘地区五交化公司工作,后来又自己做生意。工作之余,王庆亚最大的爱好还是看书、买书。随着眼界和见识的提升,王庆亚在商丘已经很难买到想看的书,这成为他最头疼的事。出差去外地,王庆亚一定要到当地的书店去转转,选购精神食粮。
1999年年末,《环球时报》上一则北京席殊书屋的招商广告吸引了他的目光。“一个读书人为一群读书人找好书!”带着这样的初衷,王庆亚在北京席殊总部签了加盟合同。“从此,席殊书屋诞生在豫东大地,按合同的顺序,我店排名第50家。”回忆当年的经历,王庆亚非常高兴地说。
席殊书屋一直倡导严肃阅读,王庆亚也一直在这个思想指导下精心挑选所售书籍。席殊书屋所售书籍多是中国古典文学、西方古典文化、西方哲学经典、历史、近现代文化思想等方面的书籍。席殊书屋的一位资深书友说:“席殊书屋所选书籍大都是人文社科类图书,这就是席殊书屋与其他书店的不同之处,也是区分高级阅读与消遣阅读的地方。阅读目的就是使人心智成熟,丰富对历史与世界的整体认知,构建三观。”
“许多书友因为席殊书屋而改变了轨迹和命运;还有书友因在席殊书屋内相遇而结为连理;更有许多书友突破了商业买卖的关系,与我成了好朋友。我的第一个会员到现在还坚持来席殊书屋选书,每次我们都像老朋友见面一样,说说最近的读书感受,聊聊感兴趣的话题,这也成为他的生活方式。”说起22年中令人难忘的故事,王庆亚感慨万千。
不少席殊书屋的忠诚读者为王庆亚22年的文化坚守点赞,当然,也有人非常担忧席殊书屋还能撑多久。在席殊书屋北侧的一面墙壁上,摆放了各式各样的手机配件,显得与书店的整体格调有点格格不入。现在不少人都是通过网络购书,逛实体书店的人很有限,加上这两年疫情的因素,席殊书屋的经营也很受影响。王庆亚说:“我需要一些其他收入来补贴书屋。虽然很难,但是我可以这样告诉书友们,只要我一息尚存,席殊书屋就不会关闭!我们一起努力,文化报国!”
“读书与不读书,在谈吐与社会问题见解上有天壤之别。希望有更多的人享受读书的乐趣,用知识改变命运。”王庆亚真诚而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