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扛牢粮食安全责任 确保夏粮丰产丰收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土地流转地生金 铺就农民致富路

记者 刘春正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今年这收成不孬,能收六七万斤小麦。”6月7日,对于梁园区谢集镇常庄村的刘家全而言,受益于流转土地种植、深耕播种技术等,今年的小麦丰收,让他喜不自禁。

  刘家全今年43岁,已经有10多年种粮经验,也是该村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之一。

  “别看前一阵子干旱,但咱种的小麦今年还能增产,预计亩产1000斤以上。”刘家全指着随风起伏的麦田对记者说,看着小麦长势如此好,他一站在麦田里心情就格外舒畅。

  刘家全这几年流转了本村50多亩农田种植小麦,虽然不是很大的规模,但今年能收六七万斤小麦,卖上几万块钱,还是让他高兴的。

  “这些小麦一遍药也没打,现在丰收在望。”刘家全对今年小麦收成很有信心。而丰收背后的原因,主要缘于流转土地、规模化种植带来的多种优势。

  “签完所有的土地流转合同后,我将这些土地重新平整,并做了抗旱排涝的一些工作。”刘家全告诉记者,目前单个农户地不好种,天旱时没办法浇水,涝了也没地方排,而且种地还是老模式,既费工费时,又出不来产量。

  “和其他人单干相比,我这几十亩小麦的产量要比他们高。”刘家全说。在刘家全看来,自己流转的土地小麦长势良好,主要是因为自己提前做好了准备。记者在刘家全的家里看到,他花费2万多元购置的灌溉设备一应俱全。他说,现在种粮,耕、种、割、收、晒全部机械化,通过深耕、秸秆还田等方式,提高了粮食的单产量。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