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人来喻,始建于1956年的宋城影剧院,今年应该过六十六大寿。
如果按小孩3岁记事算起,如今,70岁左右的老商丘市人大多都会留有宋城影剧院的美好记忆。在那样一个文化生活特别贫乏的岁月,看一场电影,无异于过年,相当让人期盼。
得到期盼愈久的,记忆愈深刻。很多老年人心中对黑白电影留存的记忆至今仍很清晰,但是,今天即便是问年轻人,你昨天在手机上都看的啥?估计相当多的人都会一愣:忘了!
最早看电影要凭票,电影开演前几个小时,向阳路一条街几乎都是人,两旁卖糖葫芦、冰糕的满大街吆喝,剧院四周人声鼎沸,好不热闹。可以说,宋城影剧院承载了商丘几代人的记忆。
如果从历史的沿革来看,作为商丘剧院中的“老字号”,宋城影剧院是如今仅存的一家影剧院。宋城影剧院前身叫商丘行署礼堂。1979年,全木建筑结构的行署礼堂失火,后在原址上建设了如今的宋城影剧院,是一座集电影放映、文艺演出、举办会议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
宋城影剧院的鼎盛时期应该是1980年后的十几年。“文革”后,电影市场“百花齐放”,社会活动日益丰富多彩,群众看电影热情高涨。像《红楼梦》《少林寺》在商丘放映时,那真是一票难求,买票的人都排成了“之”字形队伍。“那时候,电影放映员和售票员都‘香’得很,找对象得一个个挑着找。”宋城影剧院的老员工们说起来那时,都兴致勃勃,仿佛又焕发了青春。
那时候,人民影剧院、豫东影剧院、长征影剧院、光明影剧院……最兴盛时期,商丘大大小小的影剧院、放映厅有十多家。然而,历史在前进中总是大浪淘沙,“长江后浪推前浪,把前浪打在沙滩上”,随着电视、网络等的普及和发展以及人们娱乐生活的多样化,这些影剧院都湮没于历史,仅剩下宋城影剧院在默默见证沧海桑田。
活下来,走下去;活得好,走得稳。这是不同的历史阶段,也是宋城影剧院所走过的路程。“先保吃饭,再谋发展。宋城影剧院一路爬坡过坎,艰辛自不必说,好在这些年通过不断地创新提升,老树开始发新芽。”宋城影剧院总经理贾建涛谈起这些年的经历感慨万千。
由于观众对演出的要求愈来愈高,宋城影剧院在原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如今,舞台设计呈现出了更多的科技元素,即使一些要求比较苛刻的大型舞台剧展演时,剧院设备也完全能够满足其需求。特别是80台LED灯和德国线阵音响更显高大上。渐渐地,宋城影剧院又成了一些大型剧目的展演、展播首选地。
剧院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地适应观众的新期待、新希望和新要求,2012年以来,宋城影剧院持续至今推出的“惠民大剧场”受到了社会各界好评,《人民日报》《河南日报》等都对此进行了报道。坚持多年的戏曲名家聚商丘大型剧目展演和每年的新春电影节,都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近几年疫情期间,剧院应时而变、顺势作为,重点打造了宋城“惠民云剧场”和“云直播”平台,基础观众已达5万人。今年5月18日,又正式上线了由市文广旅局主办的“惠民云剧场优秀剧目展演”活动,让群众疫情期间不进剧院不聚集,拿起手机即可随时随地免费欣赏传统优秀剧目。
提起时间,是为了让我们感知那段岁月,同时,更好地激励我们前行。老树新枝更着花,在一个新的甲子周期中才6岁的宋城影剧院,正围绕市艺术中心大剧院即将建成,提前做好技术管理、演艺资源运营等相关准备,相信,“宋城”还会再创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