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的一天,晨曦初露,民权县名仕花园小区中心广场,一群“老顽童”刚刚结束晨练,便七嘴八舌聊起天来。“哎,老同学,听说你写的剧本发表了,让俺欣赏欣赏呗?”“是呀,近水楼台,咱们老邻居先睹为快嘛!大家说对不对?”“看来我这丑媳妇要见俊公婆啦!”“老师,别谦了,快拿去吧?”“好吧,王一茗!把那本杂志给爷爷送来!”
2022年4月1日出版的《河南戏剧》里面,大型现代豫剧《饽饽飘香》映入大家的眼帘。全剧七场戏,后面是作者简介:王孝占,男,中共党员,高级中学教师,高级政工师,民权县城市管理局退休干部。曾在省市刊物发表报告文学《3600个日日夜夜》、散文《抗日老战士,甘当清洁工》、相声《城建百事通》。2004年,戏曲小品《扫街》在省剧协、省影视协会、河南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全国小品征文大赛中获二等奖……
看到这些,大家竖起大拇指:“一个业余作者,难得,难得呀!”
我吟诵了一首《自嘲》诗:“生来有幸干工作,感念党恩培养我。老有所乐笔不辍,一片丹心唱赞歌!”
一
有人问我:“老同学,你为啥要写《饽饽飘香》这个剧本呀?”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富民政策像芝麻开花,一项一项纷纷落地。老百姓像拾元宝一样,忙得“拾”不过来。各种补贴、各种“保险”、各种福利,应有尽有,目不暇接。农民除了种地收入,农闲出去打工,又能挣到一笔可观的“外快”。
现在农民富了、有钱了,出手也大方了,有些人开始讲排场、摆阔气了。因为打工挣钱多,有些年轻人不想种地,个别地块撂荒,没人种。粮食是咱们的命根子呀!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呀!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能丢呀!
我曾经去学习过睢县尚屯公社尚屯大队党支部书记李茂生的事迹。李茂生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爬冰卧雪,两条腿冻坏了被截肢。政府部门给他特制了一双铁铸的假肢,足足有5公斤重。他有抚恤金,但不愿意躺在功劳簿上享清福,自告奋勇回到大队当支书,戴着铁腿走路,带领村民战天斗地多打粮,被誉为“铁腿红心”。民权县环卫所有一位清洁工名叫赵子敬,离休后甘当环卫工。
为了教育后代不忘本,继承革命传统,剧中,我以这两位老英雄为原型,塑造了一个老支书王仁义的正面形象。剧本尾声合唱:“老英雄的后代敢担当,新农村建设扛大梁。民富国强不忘本,勤俭治家美名扬。”
二
“老乡,从啥时候开始你喜欢上创作戏剧作品的?”不少人对此感到好奇。
2000年,民权县初次被评为省级卫生城市。为庆祝这件喜事,民权县建设局要举办一场隆重的春节文艺晚会,要求局属各单位都要拿出一个精彩的节目,自编自导自演身边的人和事,并规定不准从外边请乐队、请演员、请编导。晚会由当时的民权县建设局副局长黄良负责筹划,他在县剧团工作过,搞文艺是内行。他把我叫过去说:“王书记,你是搞政治工作的,又有文字功底,你们环卫所的节目你必须亲自写。创建卫生城,你们单位贡献最大。表演文艺节目,你们还得挂头牌!给你五天时间,把稿子拿出来。”
我从来没写过文艺段子,但必须得完成任务。我开始构思人物、情节,试着写了相声《城建百事通》。捧哏是省报来采访的记者,逗哏是老环卫工。这段相声把整个晚会带入高潮,掌声不断。
后来,我写一个戏曲小品《城市美容师》由县剧团演出获得好评。此后,我对创作戏曲产生了兴趣。
三
“老师,你写的剧本一次次被选中,有什么诀窍吗?说出来学习学习呗。”经常有人向我请教这个问题。
我是个业余爱好者,还在学习阶段,哪里有什么诀窍?通过练习写作,我有几点肤浅的体会可以和大家分享。
(一)写现代戏,要反映社会的热点,反映老百姓的心声,写老百姓身边的人和事。文艺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民才是作品的主角。这样,你写的剧本演出以后,才能和老百姓产生共鸣。我写的相声《城建百事通》,写修路、建垃圾中转站、建广场绿地、招商引资建工厂等等,建设系统职工看着就亲切、就激动、就高兴。因为这些都是我们建设系统职工亲自所干或亲眼所见。
(二)语言要通俗化,写老百姓,就要用老百姓的语言。地方戏就要用地方的方言,这或许就是接地气吧。我写的豫剧《饽饽飘香》唱段:“这茅台(王子)也是咱农民喝的酒?摆的什么谱来充的什么粗。这螃蟹除了爪子还有啥?别说吃看见我都打合撒。山珍海味啥吃头?还不如自己腌的酱萝卜。恁这等败家子把我的心伤透,一顿饭吃掉我家里一座楼。一顿饭吃掉一顷麦和豆,农民的汗水白白流”“电灯电话扯上线,楼上楼下新楼盘。洋犁子洋耙洋物件,拖拉机拉着它们把地翻”“原配夫妻两分隔,如今给人家去刷锅。木已成舟事已过,以食为天为了活”等等,感觉就是老百姓说的话。
(三)语言要形象化。写剧本是这样,写文章也是如此。1981年,我写了一篇报道,题目是《高中毕业教高中,高考成绩露峥嵘》,写的是民权县老颜集高中数学民办教师胡巨生教的毕业班有一个学生,那年数学高考成绩位列商丘地区第二名。这篇报道发表以后,在商丘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地区教育局下发文件,号召全区教师学习胡巨生的先进事迹,并把胡巨生破格招录为公办教师。
高中毕业为啥能教高中呢?因为老颜集高中是1975年新建的学校。当时因为“十年浩劫”,师资奇缺,合格教师调不来,学生停着课没老师教,不得已而为之。这件事,社会上议论纷纷:“高中毕业教高中,把人笑得肚子疼。哪个领导徇私情?竟敢儿戏误学生?”当时乡政府抓教育的领导段林河同志敢做敢当:“高中毕业教高中,因为他是高材生。不服现场练练兵,看看谁是真英雄?这是曹县权威教师出的(密封)模拟卷(高高举起),谁敢挑战过来比试比试?”
面对非议,胡巨生在日记上写道:“干的一样活,不吃一样馍。从没抱怨过,反被棍棒戳。”他暗暗下定决心,利用业余时间,把大学数学课程全部攻读一遍,高中数学课程达到融会贯通。他被同行和学生公认为解题高手。他辅导的数学,学生一听就懂,他的教学成绩一路攀升。在报道中,我总结道:“教学成绩好,学历高不是唯一标准,应该是‘真才实学+师德+奉献精神’。”
这篇报道之所以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一是材料典型,二是语言形象化。
下一步我想让《饽饽飘香》这个剧本搬上舞台,唱响豫东大地、唱响河南、唱响全国,让大家牢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主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