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夏邑县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梁园校区,映入眼帘的是浓厚的文化底蕴,干净、整洁、美丽的教学环境,特别是校园文化墙上的“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等字样,荣誉墙上朝气蓬勃的师生,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气息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让人很难想到一年前这所老城区小学的窘状,当时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校园环境差,硬件基础设施落后,距离周边第一小学、第三小学和第五初中的附属小学等众多学校太近,生源流失严重,学校仅剩下100余人。实行教育集团化办学以后,梁园小学就此并入夏邑县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并更名为“夏邑县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梁园校区”。改的不仅是校名,更是学校的文化内涵、师生气质、办学品质。为了使该校区实现管理、师资、设备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科学规划部署,第一小学集团总校和梁园校区分校统一制定学校规划、章程和各项制度。下派该集团教研组长高伟到梁园校区任校长,做到四个同步,即教育教学同步、课程设置同步、德育活动同步、教师培训同步。
夏邑县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挂牌的第一个学期,集团总校启动教师交流“软、硬”计划。一方面建立骨干教师、特殊学科教师在分校进行走教式的“软”交流,另一方面指派中青年教师到分校进行长期的“硬”交流。一学期的时间,集团总校共派遣六位教师到分校长期担任一至六年级的班主任和语文、数学教学工作,派遣20名体、音、美、计算机专职教师,每人每星期到分校走教,解决集团分校专业教师不足问题。“虽然集团总校和分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和生源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受到平等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集团分校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享受更多的教育权利,而我们的老师也会因为集团化办学得到更多的学习和展示的机会。”夏邑县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总校校长彭华说,“按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梁园校区无法配齐素质课老师,学生就会因此失去学习体育、音乐、美术、计算机的机会,走教模式正好解决这个难题,虽然课时不多,但是填补了梁园校区素质课空白。”
在今年秋季招生中,夏邑县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梁园校区也成为当地家长的“香饽饽”,出现了建校以来学位紧张的状况,总人数由原来的170人增长到了400余人。“自从第一小学的领导和老师来到这所学校,各方面变化可大了,没想到曾经向往的名校就在‘家门口’,名师就在身边,再也不用为孩子择校读书犯愁了!”聊起上学,当地许多家长的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今年秋季开学,梁园校区先后成立了篮球、跆拳道、舞蹈、书法、绘画等五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社团。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进行上课。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孩子们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发展了特长,找到了自信;同时也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使学校真正成为了孩子们学习、生活的乐园。
“县教研室经常来我们学校开展教研活动,通过听课、评课活动磨砺了教师驾驭课堂实践的能力,助推了教与学的深度融合,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保证学生招进来、留得住、学得好。”该校教师韩艳说。
“教育革新之途,任重而道远。”夏邑县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梁园校区校长高伟表示,“全体分校教师将站在学校发展的新起点上,积极践行总校的办学理念,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