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春节,我吃到一种新疆阿克苏冰糖心基地产的“阿克苏冰糖心苹果”,还有山东济南产的一种油桃,从外表上看,与其他苹果、油桃并没有多大的不同,但吃到嘴里却感到口感就是不一样,我们全家人表示,以后就买阿克苏冰糖心苹果和济南产的这种油桃。
我不知道现在市场上有多少种苹果,也不知道现在市场上有多少种油桃,但能够吃过就让人记住的却不多,我想这就是特色。要在众多的苹果、油桃中脱颖而出,那就得有自己的“个性”;越是众口难调,就越要有自己的特色口味。口味上不适合,没特色,在商品、产品同质化的竞争中,又如何让消费者选你?让消费者掏钱购买?
现在早已不是“挑到篮子就是菜”物资匮乏时期,没有特色就会被冷淡。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作出重要部署,指出发展特色在今天有多重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关键要找准路子、突出特色。乡村“土特产”,要在“品”字上下足功夫,做足文章,好资源才能转化为好品质、好品牌,“土特产”才能更好服务城乡、致富农民。
“品”是什么?“品”字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由三个“口”字摞积而成。三,表示众多。有一个成语叫作“众口难调”,如何赢得众人赞许,让大家都说好,那就是“土特产”要上“品位”。
“品位”就是有自己的特色、风格、个性;“品位”就是让自己的商品、产品与众不同,形成竞争优势。近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一篇文章,题目叫作《特要有“品”》,很有见解。文章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因地制宜选准品种,打好“特色牌”。我国疆域辽阔,新疆吐鲁番的葡萄、黑龙江五常的大米、山东烟台的苹果……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孕育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物产品种。各地“跳出本地看本地”,才能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打造广大消费者认可、能形成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使产品有“品位”、上“品位”、占据“品位”高地。
特色不是跟风,跟风永远跟不出自己的特色来。跟风又叫作“爬行”,吃别人嚼过的馍,有什么味道?用这样的产品竞争,只能是惨败的下场。特色是把自己的优势做大做强,特色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特色是形成自己的风格、让别人模仿不了,特色是把握不同地域的差异性,特色是坚持规划先行、精准施策,特色是保证物产品种的洁白如玉,特色是不耍“萝卜快了不洗泥”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土特产”重“品质”,特色就应是硬核内涵。
在“品”字上做文章,那叫打“特色牌”。特色就是能把自己与别人分出来,能让别人记住,能形成自己的优势,能把优势做成规模。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提升品质,永远是第一位;没有好品质,就没有竞争力。水果、农产品、水产品种种,都必须加快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转变,都必须把质量更好、品质更优放在第一的位置。口味好、品质优,吃着放心,用着安心,才能把众口难调“调”到一起,让众人都满意、都放心。
特色农业,就是打造名优产品。这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品”字文章的核心要义,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这是美丽乡村的大美前景。把高山、丘陵、平原、沙漠、海洋差异大的特点做成优势,叫作“立足农业资源多样性和气候适宜优势”;做好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这篇文章,才能培育自己的特色,形成产业优势。
“品”不仅是品相、个性、特色,更是品质,更是品牌价值,更是品牌优势。特色越鲜明,品质越高,乡村振兴的路就会越宽广,打好产业“特色牌”,将带动强农富农变成现实。“品”是精准,也是精细,更是精心,这样的“品位”,才能调出众人点赞、大家叫好的“土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