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梁苑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进城记

郭法章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一盏破旧的煤油灯吐着飘忽不定的火舌,把母亲瘦小的身影投放到土窑里那斑驳的墙壁上。借着昏黄如豆的灯光,娘正一针一线地为我纳制着千层底布鞋。第二天一早,娘就要带着我到六百里外的商丘找哥了。

  哥当兵去商丘才一年多,娘在爹面前不知念叨过多少次,无论如何一定要去商丘看一看从未离家这么久的大儿子。那段时间,娘除了下地干活,一有空便盘算着怎样才能给心爱的大儿子带去更多的宽慰和惊喜:她把家里那只芦花母鸡下的蛋一枚枚积攒起来,说是要带给在部队的儿子。为了让我穿得更“体面”一些 ,娘把哥哥参军后留下的肥大的蓝格子粗布衬衫改小变瘦,又把姐姐出嫁前穿过的带有补丁的宽腿裤翻拆修剪,并重新染上一层那个时代特有的草绿流行色。临行前几天,爹拿着剃刀,笨拙而认真地把我的长发修剪成豁豁牙牙的“茶壶盖儿”……

  躺在土炕上的我毫无睡意。一个年仅十岁的乡村少年平生第一次走出深山,前去一个未知而遥远的城市,他怎么能睡得着呢?我问娘:“北京大还是商丘大?”娘停下手中的针线,似乎犹豫了一下:“好像差不多大吧?”“商丘有天安门吗?”我又问。“傻孩子,天安门在北京呢!天安门上住着毛主席。”娘用崇敬的目光看了看挂在土墙上的毛主席画像,娘催我:“快睡吧!明天一大早我们还要赶路呢!”

  鸡叫头遍的时候,天上还闪烁着星光。娘把煮好的鸡蛋和十几个糖心烧饼装进包裹,爹把我们送到村口。爹对娘说:“见到孩子就说我身体很好,让他在队伍上安心工作。”娘“嗯”了一声,用衣袖擦拭一下眼睛:“我走后你要照顾好自己,别忘了吃药……”

  我穿着娘新做的千层底布鞋,紧跟着捣着小脚蹒跚行走的娘,冒着难耐的酷热,走了一程又一程。我们赶到四十里外一个叫作“七里岗”的火车站,买好去商丘的火车票。而开往商丘的火车却像一头多病的老牛,喘着粗气,走走停停,并不时为别的列车让道,到商丘时已是黄昏时分。

  哥在火车站接着我们,同来的还有一位高个子军人。哥介绍道:“这是来有哥,咱们一个村的。”娘连忙扯扯我的衣袖,快叫“有哥。”我躲在娘的身后,怯生生地叫了一声“有哥。”

  有哥是赶着马车来的。有哥在运输连当兵,驾驭的是一匹高大威武的枣红马,马笼头上系着一缕火苗一样的红缨,两边挂满金色的铃铛。有哥赶着马车,奔驰在华灯初上的街头,伴随着“嘚嘚”的马蹄声,马笼头上的铃铛也发出欢快的鸣响。我睁大一双好奇的眼睛,看到马路是那般的宽阔,三层楼房又是那么的巍峨壮观,街道两旁的灯火璀璨明亮。

  人民广场是商丘最繁华热闹的所在,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宏伟高大的毛主席雕像,那是人们心中的圣地。第二天一早,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穿上哥哥送我的印有“斗私批修”四个红色大字的白背心,便迫不及待地走出招待所,沿着凯旋路朝人民广场的方向信步走去。

  请亲爱的读者看看这个从深山里走出的十岁少年那一身别具特色的装束打扮吧:头顶“茶壶盖儿”,身穿白背心,胸前别着的那枚硕大的毛主席像章,与背心上“斗私批修”四个红色大字交相辉映;腰间系一根用布条搓捏而成的红腰带,脚上蹬一双被称为“踢死牛”的千层底布鞋,迈着山里人特立独行的步伐,高脚蹽胯地行走在街头……正当我饱览着街道两旁美丽的景色,沉醉在兴奋与幸福交织的迷梦中时,突然从前方传来炸雷般的一声断喝:“山娃子,站住!”拦住我去路的是几个十三四岁的少年学生,为首的是一瘦个子。瘦个子死死盯着我胸前的毛主席像章大声吼道:“把领袖像章取下来!”这一惊非同小可,我早就听说城里有专门抢夺毛主席像章的,想不到今天竟让我碰上了。这枚毛主席像章是宝鸡当兵的表哥从部队带回来的,有茶杯盖儿大小,下端是巍峨的天安门城楼,上方镶嵌着光芒四射的毛主席头像。而眼下这枚我视若生命的珍爱之物即将面临劫掠,我岂能恭手相送?!瘦个子伸过手来,我却猛一低头朝他的胸膛狠狠地撞了过去,未做任何防备的瘦个子趔趄了几下,便仰面朝天地跌倒在地,趁其同伴还在愣神的档口,我掉转身来撒腿便朝来路方向没命地逃去。身后传来瘦个子少年“快抓住那个山娃子”的嚎叫,还有他的同伴杂沓混乱的脚步声。在学校长跑比赛中曾荣获第一的我,凭借着那双“踢死牛”布鞋和两条“飞毛腿”,终于把那几个如狼似虎的少年远远地甩到了后面。凯旋路东边是一道沟渠,沟渠东边便是部队招待所。我飞速跃过小桥,一头扎进招待所那排平房里。那几个少年仍不甘心,在平房后面隔着窗子嗷嗷乱叫,要我出去继续较量。我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哪还有胆量出去与之过招。几个少年看毫无所获,便悻悻地拿走了我从老家带来并放到窗台外面晾晒的糖心烧饼……

  我兴致勃勃地来商丘看哥哥,本想好好领略一番古城风貌,以兹作为向同学们炫耀的资本,岂料我来到商丘的第二天便“败走麦城”。此后数日,吓破了胆的我再也没有离开过招待所半步。当我神情沮丧地跟着娘离开这座千年古城后,也一直没有再度踏上过这方土地。

  转眼间离那次“败走麦城”已经过去五十四年了,商丘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一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转业到商丘的战友曾多次热情相邀,但因故一直未能成行。许多年来,自己不是一直心心念念着这座豫东名城,始终在寻找着深埋心底的那个少年时代的梦吗?看来我是真的应该去一趟商丘,圆一圆这个梦了。我想重新走一走凯旋路,用心地看一看通衢街巷蓬勃繁荣的景象;我想畅游于人流如织的人民广场,向巍然屹立于广场中央的毛主席雕像鞠躬致敬;我想徜徉于古朴幽雅的归德古城,领略古城辉煌灿烂的文化……我甚至还在痴想着能与当年曾追击过我的那几个孟浪少年来一次握手言和。可是已进入古稀之年的他们都去了哪里呢?他们的生活还好吗?他们可曾记得当年那个愣头呆脑的山村少年?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