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梁苑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人间至味是清蔬

宋 扬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人间至味是清蔬

  □宋 扬

  忘不了母亲的菜园。

  那些年的冬天,北风苦寒,母亲的菜园却绿得放纵恣肆。芹菜枝枝丫丫蔓延一片;莴苣成行成排,兵马俑一样规规矩矩气宇轩昂;花菜举着一朵朵硕大黄白的花,又像调皮的孩子在日光下晒肚皮;大大小小的蒜瓣被随意摁在土里,长出的蒜苗也随性、高高低低参次不齐;小葱把指尖指向苍穹,不知道跟天空在交流着什么。

  种瓜不可能得豆。父亲对一种蔬菜的种子是否认真,蔬菜会用破土后的长势公布答案。比如那两垄韭菜,冬天的夜里,父亲总给它们盖上一层不厚不薄的稻草被子。白天,父亲在韭菜垄侧掏出两槽浅沟,灌进两桶粪水。父亲说,慢慢等吧,开春,我们就可以吃韭菜了。果然,过完年,那两垄土上真冒出两排绿油油的韭菜。每割完一茬,父亲都给它们追一次肥。父亲挥动粪勺的动作远比他担粪轻松,我觉得他很享受那被沉重的粪桶和扁担压痛肩膀后的片刻轻松,就像他在忙碌一天后查看我的考试卷子,满目欣慰。

  经过从腊月到立春的消耗,尤其还有敞开肚皮吃喝的春节和元宵节,立春后,菜园只摆得出一副残阵了。一个萝卜一个坑,拔走萝卜、莴苣、芹菜、蒜苗的坑越来越多,士兵一个个倒下,再无兵员补充。春天,“万物苍苍然生”,然而,蔬菜从萌生到成熟毕竟需要时间。旧的正去,新的未来。菜园一天天变得荒芜,我们的胃里仿佛进行着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缺兵少将时,母亲端出冬天晒好的青菜干、萝卜干,用滚水发开,油盐酱醋一扒拉,也能勉强对付一阵子。

  好在,短暂的菜荒很快将过去。二月间点下的豇豆、二季豆开始冒出新苗。母亲给它们搭上豆架。好风凭借力,送它上青云,豆苗们需要豆架支撑,才能更好地向太阳的方向长,才能更接近蓝蓝的天空。春风一吹,它们见风长,从开出紫粉粉的花到豆荚上饭桌,不消两个月。土豆也已经可以开挖。类似匍匐在地的西红柿苗的土豆苗下,一个个土豆嫩黄带白,整一个不谙人间风霜的呆萌样子。

  夏长盈,“朱明盛长,甫及万物”,万物及夏皆长大。夏天的菜园,又蓬蓬勃勃出一地收成。最火辣炽热的,当然非辣椒莫属。二荆条最多,用处也最大。二荆条炒回锅肉之美自不待言,白吃也是一道好菜。锅烧烫,倒入二荆条,压干水分,起锅。菜籽油少许,烧到八成熟,再倒入二荆条回锅。重盐,很下饭。夏末,二荆条变红,切碎,正好做豆瓣酱。还吃不完的,等它在枝上自然变干,立秋后才摘。在秋阳下摊开,过几天太阳火,舂辣椒粉,炼辣子油。有了豆瓣酱和辣椒粉,一年四季的调味料也就有了,因此,辣椒牢牢坐稳了我家菜园第一把交椅。父亲爱称我是“茄子大王”,母亲疼我,我家菜园里的茄子自然栽得比别家多。吸附了猪油的炒茄子饱满多汁。那么多年过去了,我吃过种种新奇的茄子菜品,哪怕读到《红楼梦》中贾府用料繁多程序复杂的“茄鲞”,我也始终觉得最好吃的茄子还是我家菜园里长出的茄子。难道,味蕾与记忆在某个维度是相通的?也许,我记忆里的茄子味道早已与我家菜园泥土的气息融在一起,永远无法分离。它们就像并肩战斗,共同保卫过我小小瘦胃的战士,固执地将精神站岗进行到底,并拒绝把保卫任务移交给大超市里的茄子和异乡的土地。

  从师专毕业后,我在隔老家不远的乡镇初中教书。父亲打工去了,母亲留在老家继续侍弄庄稼田和那几个菜园。每周末,我都坐中巴车回家。母亲去田里给稻禾喷药,给红薯翻藤。母亲不让我跟着去,她大概觉得儿子做了教书先生,就得有先生的样子。菜园,母亲倒是不拒绝我帮她打理。阳光薄照的清晨或夜幕降临的傍晚,我学着父亲的样子拾掇菜园,给茄子浇水,给苦瓜、丝瓜搭架,给韭菜培土……周日下午返回学校时,我的背包里被塞满沉甸甸的各种蔬菜。临出门,母亲总说一句话:“菜加油吃喔,菜园里多着哩!”

  怎能忘记母亲的菜园!人间至味是清蔬,人间至情是母爱。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