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作为一家饲料加工企业的负责人,48岁的莫献春已经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了近20年。“自从上了这个全自动生产线,从给料、电脑配比到打包、码垛全部由机器自动完成,整个车间的工人由原来的30多人降到8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2月24日,永城市东方康地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莫献春一边抽查着产品一边高兴地介绍。
莫献春的饲料加工厂已经在永城开了15年,在业界有较好的口碑,产品销往江苏、安徽、甘肃等全国20多个省份,2022年全年销售额近1亿元。在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工业搬运机器手臂不厌其烦地将一袋袋百十斤重的饲料精准地码放到指定区域。莫献春说:“最近这几年,销量不但没有受到疫情影响,还有不小的提升,这归功于我们投资1000多万元更新的这条全自动生产线,这一步真是选准了、走对了。这条生产线环保、高效又智能,不仅节省了成本和人力、减少了安全隐患,还提高了产量。”
为了促进销售、扩大市场占有率,莫献春在销售模式上进行创新,除了原来的区域总经销外,他的企业加入农兜网络销售平台。农兜是一家农业服务平台,运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整合农业行业的技术、信息、服务、产品资源,从猪业入手,逐步扩展到畜牧业、种植业、水产业以及家庭农场、智慧农场。“企业想发展,一定得跟得上形势。几年前有朋友给我推荐类似的网络销售,我当时还不怎么相信。2022年我们和这个平台初步合作后,效果不错,销售量提高了近20%。”尝到网络销售甜头的莫献春深有感触地说。
当前,无抗、非瘟、环保型饲料原料紧缺,食品安全等多重压力对饲料行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传统的玉米—豆粕型饲料配方和养殖管理技术陷入瓶颈,造成畜牧行业发展严重受限,亟需新的技术、产品和模式来带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种现状,永城市东方康地饲料有限公司依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发研究推广的精准营养技术,就地取材,对植物秸秆等原材料进行生物降解后,通过菌酶协同发酵生产出全新的生物饲料。
据了解,这种菌酶协同发酵生产工艺,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饲料加工方式,结合了微生物发酵饲料与酶解饲料两种生物饲料的工艺特点,充分发挥了酶制剂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降解程度高、养分损耗低、易于动物吸收。“实施精准营养创新后,我们生产的生物饲料在市场上受到养殖户的广泛欢迎。未来,生物饲料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莫献春充满期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