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孙六镇

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 闫鹏亮 通讯员 卢倩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大家请注意,在灌溉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点别碰断了秧苗。”3月1日,民权县孙六镇红薯育苗基地负责人楚世海对正在田间管理的村民说道。

  走进蔬菜大棚基地,一棚棚红薯秧苗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十分喜人,楚世海正在指导着村民灌溉,大棚里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2018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楚世海在该镇刘炳庄村承包产业大棚35座,开始了红薯育苗种植。几年来,红薯育苗取得了不菲的经济效益。2020年,尝到红薯育苗带来的效益后,他把种植面积扩大到了92座。

  “红薯秧苗种植密度不能过大,过大易造成植物病的传染;种植密度过小会浪费土地使用率,亩产量会下降很多。由于种植的品种产量高、品质优良、口感好,楚世海种植的秧苗很受市场欢迎,订单销往山东、安徽等全国各地。同时,聘用周边村民务工,逐步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刘炳庄村党支部书记田红波介绍说。

  “俺在育苗基地干活每天能挣七八十块钱,早上送完孙子上学后,就来到蔬菜大棚干活,平时也就是除除草、浇浇水,在剪苗季节特别忙的时候,老板中午还管一顿饭。虽然钱不多,但俺心里都非常踏实,感谢党的惠民政策。” 村民张万芝一边忙着打药一边高兴地说。

  该镇党委书记杨德志介绍说,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特色产业也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孙六镇以调整产业结构为抓手,大力发展特色蔬菜种植,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全镇基本形成了红薯育苗基地、水果萝卜种植基地、菊花种植产业等一批特色种植产业。通过大力发展特色蔬菜种植产业,使其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强力引擎,推动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土地利用率得到提质增效,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助力了乡村振兴。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