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柘城辣椒:全产业链共育品牌

本报融媒体记者 蒋友胜 通讯员 马学贤 宋振豪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柘城辣椒:全产业链共育品牌

  本报融媒体记者 蒋友胜 通讯员 马学贤 宋振豪

  眼下正是辣椒苗移栽的重要时节。5月8日,在“中国辣椒之都”柘城县牛城乡的万亩小麦辣椒套种基地,村民们抢抓农时,忙着打孔、栽苗、盖土……(如右图。马学贤 摄)有条不紊地开展辣椒苗移栽工作,广阔的田地里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个品种的辣椒苗栽植行距是30厘米,株距是20厘米。一个村民一天能栽一亩多地,也就是7000株左右。”牛城乡王楼村村民王腾富对记者说,“我种植了300亩辣椒,年利润45万元左右,还带动了100多人稳定务工。别看这小辣椒不起眼,却是致富法宝。”

  柘城县种植辣椒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到上世纪90年代末辣椒种植面积40万亩。得益于北纬35℃的适宜气候条件,柘城辣椒具有椒形正、着色好、辣味浓、效益好的独特优势,深受市场和椒农青睐。为促进规模化生产,该县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采取“协会+冷库+订单”“企业+基地+订单”等模式,与椒农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走出了一条质量兴椒、科技兴椒、品牌兴椒的特色之路。

  在产业链的育种育苗环节,柘城县牵手高校、携手专家,建院士工作站、设立联合实验室、共建质检中心,研发培育优良品种300多个,并实现了太空育种,建成建筑面积为12144㎡的育苗工厂。在生产配套环节,该县通过科技人员下乡推广高产高效栽培增产技术,培育冷藏企业60多家。在加工环节,培育龙头企业20余家,辣椒年加工能力超过30万吨,着力打造“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辣椒产业化集群。在交易流通环节,以辣椒大市场为龙头,形成了一张上通全国各地、下通千家万户的市场交易网络,年交易量70万吨,交易额100亿元,出口创汇2亿元;2万余名辣椒经纪人活跃在大江南北,辣椒销售到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出口20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全国辣椒进柘城、柘城辣椒卖全球”的交易格局;今年,柘城辣椒大市场与中国建行联合打造的电子交易大厅建成并试运行,数字经济助推了柘城辣椒产业跨越式发展。

  在以高质量打造辣椒品牌方面,该县成立了我省首个省级辣椒及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成了河南省辣椒新品种研发院士工作站、全国特色蔬菜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等,积极开展辣椒新品种新技术研发试验、示范推广,有力提升了辣椒品质,支撑了辣椒品牌打造;连续4年承办全国辣椒产业大会;“柘城辣椒”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认证,入选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名录,品牌价值60.52亿元;柘城县被评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国家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全国辣椒产业化发展示范县等,被世界辣椒联盟誉为“中国辣椒产业第一县”,实现了由“中国三樱椒之乡”向“中国辣椒之都”的精彩蝶变。

  从品种选择、种苗供应到基地建设,从产品生产到精深加工,从技术服务到产品销售,柘城辣椒产业方兴未艾,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产加销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目前,柘城辣椒种植常年稳定在40万亩,年产干椒12万吨;全县有近20万人聚集在辣椒产业链上,15万人走向致富路。辣椒产业已成为柘城名副其实的强县支柱、富民特色产业。

  “下一步,我县将在已有辣椒产业产地规模和市场集散等产业集群优势条件下,继续向着辣椒产业品牌化运作、智能化生产、网络化经营、高效化管理、便捷化服务的方向迈进,继续唱响柘城辣椒‘中国辣椒之都’这块金字招牌。”柘城县副县长董刘杰说。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