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梁苑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豌豆角

柳忠勤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岂有耶溪父老钱,无朝无暮在樽前。 樱桃豌豆分儿女,草草春风又一年。”宋代方回老先生的诗让我常常怀念逝去的岁月。

  “娃儿,咱家的豌豆角嘚能吃啦,赶明儿你回来吧!”电话那端,老母亲声音朗朗。

  这是前些年春上,母亲唤儿回家,时时提起的一个话题,年复一年。

  母亲知道我爱吃豌豆角,那是因为豌豆角承载了我许许多多的童年往事。

  我的老家在河南,如同其他地方一样,也有很多方言。豌豆角嘚的“嘚”就是豫东商丘古城城南一带人们的习惯说法。在我们那里,说话凡是带“子”的地方,都呼作“嘚”:桌嘚、椅嘚、凳嘚,婶嘚、嫂嘚、妗嘚,豆角嘚、豆芽嘚………晌午头儿见面:“吃啥饭?”“面条嘚!”“谁擀哩?”“大嫂嘚?”“下哩啥?”“豆角嘚、豆芽嘚、葱花嘚、蒜瓣嘚!” 哈哈,不一而足。

  “娃儿,走,咱上南地摘豌豆角嘚,晌午给你馏馏吃!”

  那时的我不过七八岁,长得瘦瘦小小,奶奶也还年轻,不过四十七八,穿着黑布衫,顶着头巾,吃罢早饭,奶奶左手㧟着长篮子(一种用红柳条编的长方形容器),右手扯着我,掂着小脚,碎步连连,一边走,一边对我说:“娃儿,吃饱了没有?”

  “奶奶,我吃饱了,您给我烧了一个大红薯哩!”

  奶奶蹲下来搂住我,亲热地贴着我的小脸儿:“晌午咱不吃红薯啦,给俺娃儿馏豌豆角嘚!”

  那个年代的庄稼人,日子过得非常清苦,吃不饱穿不暖,加上四月昼长夜短,青黄不接,头年储存的杂粮红薯所剩无几,几乎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日子十分难熬。而豌豆角正是在小麦成熟前可以收获的吃食,因此非常金贵。

  那时候,小妹还没有出生,爷爷奶奶视我们弟兄仨如珍宝,舍不得吃舍不得喝,但凡有点儿好吃的,都塞到我们弟兄仨嘴里。

  爷爷奶奶都是勤劳的庄稼人,家里有两片自留地,一片在村东大坑南沿,一片在家后。童年的记忆里,这两片分别有三五分的自留地里,不是种甜瓜、西瓜、黄瓜,就是种豌豆、花生、毛豆,母亲说:“恁爷恁奶为的是恁弟兄仨有些好东西吃,把咱家的自留地收拾得可好啦!”

  那时候,父亲在公社当干部,母亲是生产队的壮劳力,爷爷在队里喂牲口,两片自留地的春种秋收主要靠的是奶奶。

  奶奶扯住我的小手往南走,一路上,都有婶子、大娘招呼奶奶:“四大娘您吃罢啦?”“四大娘您这是上哪去呀?”

  爷爷在五个兄弟中排行老四,又因年长,“四大娘”这个称呼几乎陪了奶奶一辈子。

  “上南地,给俺娃摘豌豆角嘚去,俺家嘞豌豆角嘚能吃啦!”奶奶兴冲冲地回答。

  往南往东再往南,大坑南沿,一片绿油油的麦田里,豌豆秧儿缠在麦秆上,一簇一簇、一层一层,沉甸甸地坠在豆秧儿上,恰似满身春装、含羞带笑的少女,随着沙沙作响的阵阵南风裙摆摇曳,翩翩起舞。

  奶奶弯下身来,指着眼前的几棵豌豆秧对我说:“豌豆角嘚能摘好几茬呢,娃儿要摘下面长哩饱的,上面长哩秕的等几天长饱了再摘。”

  我听奶奶的话,乖乖地挑那些肚子鼓鼓的、有点儿泛黄的豌豆角一个一个摘下来,放到奶奶㧟着的长篮子里,奶奶笑眯眯地跟在我身后,祖孙俩顺着麦垄边走边摘,迤逦前行,不过一袋烟功夫,粒粒饱满的豌豆角厚厚一层铺满了长篮底儿。

  “中了娃儿,今儿咱不摘啦,够晌午吃的啦,过了明(后天)再来摘吧!”

  我拉过奶奶㧟着长篮子的手,祖孙俩亦步亦趋,奔家而去。

  时光流逝半个多世纪,那情那景恍如昨日,温馨至极。由远及近,想起这些年带着小孙子柳君子到商场采购的情景。小孙子孩提间,刚能提动塑料筐,为了培养他的商品意识,我和老伴儿便带着他到商场采购。只见小孙子提着塑料筐,晃晃悠悠,顺着货架挑挑拣拣,不时把他喜欢的一些小吃食放进塑料筐里,然后双手提着筐子、挺着肚皮、瞪着大眼趔趄前行。看得我和老伴心都醉了!隔代情、隔代亲,甜如蜜、连着筋。童年时我享受着爷爷奶奶的疼爱,如今疼爱自己的孙子,祖孙情深,无论何种感情都难以企及。

  回头再说那一天,奶奶在锅里添上两瓢水,铺上篦子,倒入洗净的豌豆角,盖好锅盖,灶膛里续上一把干柴,拉起风箱,火苗儿立时充满灶膛,随着水开的声响,豌豆角的鲜香味儿伴着雾气很快弥漫开来。看着我那馋猫样儿,奶奶停下拉风箱的手,掀起锅盖,麻利地抓起几个豌豆角,两只手倒腾着吹了吹递给我:“娃儿尝尝,看熟不熟哦!”我忙不迭地接过来,拿起一个塞进嘴里,立时,满口流香,沁人心脾。“中啦奶奶,能吃啦!”奶奶拿过一个尝了尝:“还没熟透哩,再馏一会儿吧,越绵越好吃哦!”那天摘的豌豆角,奶奶给我盛了一大碗。时光流逝,如今让我说,这辈子最好吃的美食是什么,我一定会说:“奶奶给我盛的那碗豌豆角,没有之一。”

  日月如梭,奶奶七十八岁那年走了。母亲知道儿子的爱好,家后的院子里,年年开春都会种上一片豌豆角, 挨到南风吹、麦浪起的时候,老母亲唤儿的声音便伴着豌豆角飞了过来。在部队的那些年,我还真请了几次假回乡,陪着老母亲到家后的院子里摘豌豆角。看着儿子香香甜甜地吃自己种的豌豆角,老娘亲心满意足:“儿啊!明年春上,还回来吃娘种的豌豆角嘚!”

  如今,娘亲九十有四,各项身体指标都正常,只是,娘老啦,电话里,再也听不到娘亲唤儿回家的声音啦!不过,生活在北京的我,这两年却时时可以吃到市场上卖的碧绿碧绿的豌豆角。四块,六块,八块,十四块……无论多少钱一斤,隔一段时间,我都会买来品尝:洗干净,上锅蒸,连籽带皮儿放进嘴里一块儿咂磨,要的就是儿时的感觉。

  只要吃上豌豆角,我眼前立马呈现奶奶的笑脸,耳边立刻传来母亲唤儿的声音:“娃儿,回家吃豌豆角嘚啦——”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