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化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在博物馆里感受美好生活

孙丽萍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在故宫博物院看气象万千的唐代阎立本《步辇图》;在三星堆博物馆感受中华文明的多元瑰奇;在江西景德镇御窑博物馆体验深夜开放的“星空之境”;在中共一大纪念馆追寻伟大的开端……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里,神州大地上的一座座博物馆成为文化旅游目的地中的“顶流”。据国家文物局不完全统计,全国6000多家博物馆共接待游客超5000万人次,达历史同期最高水平,许多博物馆客流量已达接待能力上限。

  为何要去博物馆?这是因为,博物馆可以回答“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向哪里去?”

  博物馆里的精美文物,承载着我们的文化身份和精神传承。从河姆渡出土的炭化稻谷到大汶口文化猪形陶鬶,从商周时期精美非凡的青铜重器到汉代的金缕玉衣,从“一页宋书一两金”的传世古籍到清代圆明园的十二兽首……我国数千座博物馆的浩瀚馆藏,让观者穿越中华文明发展的不同时空,直面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延绵不绝的伟大与壮丽。当我们穿行于静默无言而又细述万千的瑰奇文物之间,仿佛能倾听到博物馆在诉说:今天的每一个中国人,是辉煌灿烂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是它在当下的传承者、守护者和创造者。

  博物馆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也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神州大地上,数千座馆藏琳琅的博物馆,以文物艺术之美推动不同文明对话,美美与共、浸润人心,是展示和传播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殿堂,亦是一间间面向未来、融入全球的文化客厅。

  近年来,随着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文物活起来、火起来,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守正创新、持续探索,正日益成为热门城市旅游目的地、城市流量的重要入口,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育需求。徜徉其间,是一场又一场与中华文化的最美邂逅。

  “诗和远方”就在博物馆展厅里,蕴含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之中,在我们对自身文化深深回望、欣赏与眷恋的时刻被瞬间“激活”。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从历史到当下,从今天到明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我们每一寸奋斗的足迹都将凝成时代的精粹展陈于后世,把中华民族千古一脉、生生不息的文化密码传递下去,告诉后人——美就在那里……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