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化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在这里,遇见非遗

商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开馆迎客

记者 李 岩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面塑作品“张巡血战睢阳”。  麒麟舞道具。  虎头鞋和虎头帽。

  为了给广大市民和各地游客带来沉浸式、互动性的非遗体验,商丘市文化馆和商丘博物馆联合打造商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并于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当天正式开馆迎客。

  木兰传说、麒麟舞、四平调、火神台庙会……“来打卡吧,商丘非遗在这里!”走进位于商丘博物馆二楼的商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贴满墙面的各种熟悉的非遗项目的名字和这句热情的邀请。

  多年来,在各级文旅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非遗事业蓬勃发展。我市现有非遗国家级名录4项、省级名录58项、市级名录296项、县级名录641项。商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内以实物加图片的形式集中展示了涵盖国家级、省级、市级、县(区)级80余个非遗项目的千余件展品。麒麟舞、面塑、泥塑、老纺车、剪纸、宋绣等众多的非遗项目巧妙地融入非遗馆的主体空间,充分展现了商丘非遗的独特魅力。

  柘城李秀山泥塑是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李秀山的儿子李亚伟专程出席开馆活动并为参观者进行讲解。他高兴地说:“泥塑是一项非常传统的技艺,创作的也多是一些非常接地气的民间人物形象,我们的泥塑作品能在这里进行展示,我真是感觉非常振奋,也增强了我继续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的信心。”

  “市文化馆这次征集了我的‘张巡血战睢阳’‘关公像’‘誓言’等10件作品在商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展出,真的是让我受宠若惊。作为一名民间手工艺人,感觉到国家越来越重视非遗这项文化事业,通过这种集中展示,让更多人了解各地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5月18日,商丘非遗面塑的传承人李文高兴地说。

  当天,来自新疆的游客侯岳钟夫妇在参观后赞不绝口,他说:“商丘是一座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环境好,人也非常热情。这次来商丘探望老朋友,她第一站就带我们夫妻俩参观商丘博物馆,正巧遇上商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开馆,让我们近距离感受一下商丘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这次旅行真是非常难忘。”

  商丘市文化馆馆长、商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商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的开馆,既是我市非遗保护工作的成果展示,也是推动非遗保护传承‘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最新探索和生动实践,必将成为弘扬商丘传统文化、展示人文发展成就、体现历史文化底蕴、讲好商丘故事的又一重要窗口,提供了非遗保护的‘商丘样板’。”

  本报融媒体记者 李 岩 摄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