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梁园区平原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组织志愿者在辖区广场、商铺等人员密集场所发放《商丘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学习宣传手册,进行宣传引导,引领居民主动参与践行文明条例,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翻看《商丘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倡导和鼓励崇德向善、热心公益、奉献社会的行为。
“‘商丘好人’是咱们商丘的一个金字招牌,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人人学好人、人人做好人。像我们普通人就是从身边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积极撒播文明和向善的火种,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市民张梅英认真翻看《商丘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学习宣传手册后表示。
在商丘知名景区日月湖,远远地就可以看见高大火红的点赞塔,像伸向天空的大拇指为“商丘好人”点赞,又像一座熊熊燃烧的火炬引领越来越多的人向上向善。在商丘这座好人之城,鼓励和促进崇德向善、热心公益、奉献社会已经蔚然成风、深入人心。
公民道德建设需要每个公民的积极参与。多年来,商丘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摆在与经济发展同等位置,坚持作好顶层设计,让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明德惟馨的风尚在商丘持续发酵、蔚然成风。截至今年3月份,我市各行各业涌现出以李学生、李东亮、黄伟等为代表的“商丘好人”2万余名。
从2010年开始,我市就启动了“商丘好人”推选工作,并出台“商丘好人”推选、宣传、扶助长效机制,以“好人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传承好人精神、放大好人效应”为主线,大力倡导“学习好人、回报好人、争当好人”的道德理念,通过一系列的好人回报措施推动“好人效应”持续发酵,让好人有地位、得实惠、有归属,让人们愿当好人、敢当好人。
勿以善小而不为。7月4日,商丘日报视频号一段《白吉馍小哥,你默默扶起红绿灯的样子,真美!》蹿红网络,并被《人民日报》、人民网等转发,很多网友看到这段视频,都默默地为这位随手做好事的白吉馍小哥点赞。
“借眼”授课29年的虞城县站集镇第三初级中学高级教师卢文建,学校为了方便他教学,专门在一楼为他配备了办公室,近30年的光阴,有4000多名学生当过卢文建的“眼睛”,几届学生的浓浓师生情令人动容。
23年前成功换肾的伤残退伍军人李东亮发起无偿器官捐献,只为点亮生命的希望之光,截至2022年,全市已经有800余人填写了登记表,成为人体器官与遗体捐献志愿者……
“德不孤,必有邻。”我市还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商丘市帮扶“商丘好人”协会和“商丘好人”联谊会,为获得过“商丘好人”或道德模范荣誉的个人颁发“商丘好人”证。“这既是好人的一个标志,也是好人被关爱、受礼遇的一个凭证。持此证可以在指定地点享受免费理发、免费体检、免费游览景区及参加爱心商家优惠活动等。让‘商丘好人’感受到做好人不吃亏、做好人有好报、时时被关爱、处处有温暖。”李东亮说。
(上图为商丘市爱之源服务队在金世纪公园开展遗体捐献宣传活动,许多爱心人士现场签署遗体器官捐献协议。本报融媒体记者 邢栋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