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市夏播玉米大部分处在拔节期,大豆处在分枝期,花生处在开花下针期。7月18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全市秋作物长势喜人,好于去年同期。眼下,全市秋管正有序推进,各地多举措强化指导服务,不断提升粮食生产管理水平,夯实全年粮食丰收基础。
据该局分管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市秋作物播种面积1130万亩,其中秋粮种植面积780万亩,主要包括玉米660.2万亩、大豆91万亩、红薯21.1万亩、杂粮7.7万亩。自秋作物播种以来,全市农业农村部门按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锚定今年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把抓好秋粮生产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要事,强化技术指导服务,环环紧扣抓好秋粮田间管理,开展秋粮增产夺丰收行动,落实落细秋粮增产十大措施,毫不放松抓实农业防灾减灾,力争秋粮产量实现新突破。
坚持高位推动。我市高度重视秋粮生产,市委农办制订下发了《商丘市秋粮增产夺丰收行动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要求各地压实党政同责,加大工作力度,突出抓好秋粮夺丰收行动十项措施,全力推动秋粮大面积均衡增产。市农业农村局成立了秋粮增产夺丰收领导小组,明确任务分工,把秋粮夺丰收10项重点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该局10个班子成员分包10个县(市、区),扎实抓好秋粮生产各项工作。
提高种植密度。以提高密度为主攻方向,增加玉米、大豆种植密度,全市玉米平均密度达到4500株/亩,大豆平均密度达到15000株/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中,玉米密度4000株/亩以上,大豆密度7000株/亩以上。围绕密度的提高,选择耐密品种,玉米主要选用株型紧凑、中矮秆、耐密植、抗倒、生育期适中的高产宜机收品种,增加肥水供应,在玉米上大力推广玉米密植精准滴灌施肥,并在拔节期喷施矮壮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抗倒能力。
落实田管措施。组织专家组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及时开展查苗补种、化除、合理排灌、科学化控、配方施肥、防治病虫害等田间管理措施,切实做到早管精管细管,确保秋作物生长形势持续向好。截至目前,我市秋作物已中耕315.5万亩、追肥468.1万亩、化学除草861.7万亩、浇水118.4万亩、病虫害防治462.3万亩。
强化技术支撑。成立了秋粮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家指导组和商丘市玉米大豆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专家组,分包10个县(市、区),与县级成立的专家组建立“专家+基层农技人员”工作模式,为抓好秋粮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强化技术宣传培训,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平台,整合现有资源力量,借助农业信息化手段,开展在线培训、服务指导和问题答疑,发布宣传秋作物生产管理技术,开展宣传指导,营造宣传氛围。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现场观摩17次,技术培训173次,培训1.8万人次。
(上图为7月18日航拍的宁陵县赵村乡高标准农田。吕忠箱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