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2元面包店、10元快餐店为代表的平价商品和服务逐渐走红。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和网络的扩散放大效应,一些主打“超值”的平价小店生意火爆。如何在价廉的同时保证物美,考验着商家的能力,小店的低价平价策略能维持多久,还有待市场检验。
从2元面包店到10元快餐店,从10元理发店到1000元以内的家具店,很多消费者都发现,近年来关涉到老百姓衣食住行各方面需求的平价店越来越多了。这些平价店在充分满足了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同时,也引发了各方的关注。
近年来,国内消费升级势头强劲,但一些商家的“升级”跑偏了方向,只注重外在包装、概念新潮而忽视商品和服务本身,结果就是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上去了,但销售未必得到提振,平价市场反而成了空白。而这些平价店的出现,恰好填补了市场空白。
同时,一些平价小店之所以能够受到消费者青睐,反映的是消费者渴望消费向商品和服务的本质属性回归的心理。
不管怎么说,平价店在填补了市场空白的同时,也让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变得更加多元化,同时还降低了消费者的生活成本,降低了消费者的生活开支,当然是一件好事。不过我们也要看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平价店要想一直坚持平价策略,并且在市场站稳脚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在坚持平价的同时,还能够做到“价廉物美”。
如果产品或服务确实价格低廉,但同时质量、服务或者是售后难如人意,那么也注定难以走得长远。平价店取得成功的关键,就是依靠薄利多销,提高复购率,尽量争取更多的回头客,而复购率提高,回头客增加的关键,恰恰就是产品或服务的品质能够令消费者满意。
为此,一些平价店采取很多应对策略,包括店铺的选址,尽量避开中心繁华低段,以此大幅度降低租金成本;也包括尽量减少员工数量,老板凡事亲力亲为,以此降低人工成本等。这当然都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继续保持产品或服务的品质,才能做到在价廉的同时,也能够向消费者提供“物美”的产品或服务。我们也期待着平价店的经营者或资本方,能够在提升平价店的市场竞争力上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