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19版:报兴篇·携手共进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一路相伴 感恩有你

王支援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人的一生,总有一些让人难以忘怀的人和事。在人生的道路上,在向前走的行程中,默默地陪伴你,无声地指引你。她是你的良师,又是你的挚友。

  是的,时间过得真快,花开花落,冬去春来,一年又一年,古人形容如白驹过隙,真的一点也不为过。转眼之间,我参加工作已30个年头。30年里,我的良师兼挚友非《商丘日报》莫属。在《商丘日报》即将迎来创刊40周年华诞之际,我想说:《商丘日报》,一路相伴感恩有你!

  1995年,我毕业后被分配到虞城县八里堂乡政府工作,可以说是开启了人生新的旅程。可不久,父亲因病去世。在乡政府办公住宿都在一起的一间房子里,每当夜深人静时,我常想起父亲在世时,打扫干净我家的院子,洒点水,四方桌子一拉,围在一起吃饭的情景。突然有一天,我想把这段美好的回忆记录下来。在乡政府食堂吃完晚饭,我就关上门,铺开稿纸写起来。窗外是乡政府的院墙,院墙和房子中间栽有一排梧桐树和杨树。这些树都有年头了,个个枝繁叶茂,风一吹“哗哗”作响。在树叶的“歌声”里,我一口气写完了我的记忆和思念,我给这篇散文起了个标题《我家的大院》。第二天,我从办公室找来方格稿纸,仔细抄写好后邮寄给《商丘日报》编辑部。

  大概半个月后,同事举着一张报纸对我说:“你的文章发表在《商丘日报》上了,好大一块,厉害厉害!”我接过报纸一看,果然是我写的《我家的大院》,发表在宋圣英老师编辑的周末版文学副刊上,而且是头条位置。什么是幸福?各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我知道,有一种幸福是码字者见到自己写的东西变成了铅字。我把这张报纸放到我的办公桌上,一天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后来,我把这篇文章从报纸上剪了下来,压在办公桌上的玻璃板下。碰巧不久《商丘日报》虞城记者站站长刘建谠老师下乡采访,见到我说:“宋圣英老师夸你的文笔好呢!”能得到编辑老师的夸奖,无形之中给了我巨大的动力。再后来,我开始尝试着写一些有关八里堂乡的新闻稿件,时有“豆腐块”刊发在《商丘日报》。

  有了这些“豆腐块”的“助力”,2000年我被借调到县委宣传部工作。由于专门从事新闻写作,与《商丘日报》的联系更加频繁了,时效性不强的新闻稿件通过邮件寄送,时效性强的稿件就亲自送到报社。这样慢慢地就与各个版的编辑老师沟通多了,也得到很多编辑老师的信任和支持。

  我清楚地记得,2004年农历大年三十下午,农村周刊的编辑彭浩老师给我打来电话,约我写一篇群众过年的稿子。我当时非常感慨,编辑老师这个时间还在值班,同时也感到非常有压力。老师这么信任我,我不能随便应付了事。我决定从熟悉的老家人里搜寻采写对象,确定采访对象后,打电话给村支书,让他把采访对象叫到家进行电话采访。下午6点左右,我把写好的稿子发给了彭浩老师。2004年1月22日,农历大年初一,我的新闻稿《受灾农户过肥年》刊发在《商丘日报》2版(大地纵横)醒目的位置。

  时隔20年,许多往事像灰尘一样被时间的洪水冲洗得无影无踪,而我却把这件事牢牢记在心里。在我循着记忆翻看我的新闻稿件剪贴本时,一下子就找到了它。我数了数,仅2004年,我就在《商丘日报》上发表新闻稿件70多篇(幅)。

  回想一下,20多年了,《商丘日报》每天都与我形影不离。前些年,每天到办公室就是找《商丘日报》看,现在每天到办公室,打开电脑,第一件事就是看电子版的《商丘日报》。在宣传部工作的这么多年里,我撰写的稿件获得过国家级和省级的新闻奖项,但我知道,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商丘日报》编辑老师的指导分不开。

  真心地说一声,谢谢您!《商丘日报》,谢谢您!那些一直关心支持我的编辑老师们!

  (作者系虞城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