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商丘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实施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持续提升枢纽能级,建设枢纽经济先行区。商丘市作为共建“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和全国重要交通枢纽城市,“空铁公水”一应俱全,在发展枢纽经济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区位优势是潜在的发展动力,如何将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胜势,已成为商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课题。
交通是枢纽经济的基础。要持续完善“空铁公水”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商丘机场建设,提升航空运输能力;加快建设雄商高铁商丘段,推动京九陇海铁路互联互通枢纽提升工程、济宁至商丘至周口高速铁路等项目,纳入国家“十五五”铁路网发展规划;强化铁路枢纽地位,开工建设民砀高速,推动沿黄高速民权段、兰太高速民权段建成通车,形成“六纵六横”高速公路网络;推动沱浍河永城港至下游安徽界通航,谋划实施夏邑至商丘航运工程,打造连接“一带一路”与长江黄金水道内陆节点,构建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产业是枢纽经济的核心。要提质发展传统产业,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推进新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成体系、成规模,结合“人工智能+”行动,以前瞻性眼光布局前沿新材料、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产业升级与创新,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汇聚商丘。
物流是枢纽经济的关键支撑。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开工建设商丘国际陆港,加快商丘邮政处理中心、中原智慧冷链物流园、商丘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等20个重大物流项目建设进度,培育壮大物流企业,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物流产业集群。推动现有物流设施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物流产业的提质增效。
区域协同发展是枢纽经济的活力源泉。商丘要充分发挥保税物流中心、国际陆港等枢纽平台的作用,实施区域开放协同发展行动,强化交通对接、产业链接、功能衔接,打造区域协同发展引领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毗邻地区合作样板区、对外开放先行区。要积极融入豫鲁毗邻地区、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加强与周边城市在交通互联、产业协作等方面的合作,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精准引进产业链关键缺失环节。
优化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枢纽经济的重要保障。要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常态化推进机制,推进12345热线服务与政务服务高效协同,持续落实问题首接负责制,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高效办理。要建设营商环境监测服务平台,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营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运网络汇集于此,为商丘注入了蓬勃的发展动力。区位优势的转化,不仅是枢纽经济的腾飞,是城市活力的焕发,更是民生福祉的提升。商丘,这座千年古城,将以开放的姿态拥抱机遇,以创新的精神书写未来,在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铸就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