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网事·热线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当心披着AI外衣的虚假广告

本报融媒体记者 付盛凯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随着AI技术的迅猛发展,它已深度融入生活的各个角落,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AI技术的发展本应推动社会进步,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但当它成为不法商家用作虚假宣传的工具时,就背离了创新的初衷。近日,记者了解到,一些不良商家盯上了AI的热度,利用其作为幌子,发布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造成市场乱象。

  在日常的网络浏览中,不少市民都有过被AI概念虚假广告“骚扰”的经历。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前阵子我在网上搜索护肤品,结果弹出好多号称用AI技术研发的产品广告,有的说能根据个人肤质定制专属护肤方案,听起来特别厉害。我心动买了一套,结果用起来和普通产品没啥区别。”

  像李女士这样的遭遇并非个例。在电子产品领域,一款号称搭载先进AI芯片,能让手机运行速度提升数倍的产品广告,吸引了不少追求高性能的消费者。市民张先生就为此掏了腰包,可拿到手后却发现,手机运行卡顿问题依旧存在,所谓的AI芯片并没有带来宣传中的神奇效果。“当时广告里展示了各种专业术语和测试数据,看着特别靠谱,没想到都是假的。”张先生无奈地说。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些披着AI外衣的虚假广告涉及多个领域,从美容护肤、教育培训到家居用品、电子产品等。商家往往在广告中夸大AI技术的作用,使用一些专业但晦涩难懂的术语,让消费者难以辨别真假。比如,一些机构宣称利用AI进行个性化教学,能让孩子成绩突飞猛进,但实际教学过程中,AI只是简单地辅助布置作业,根本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辅导。

  对此,我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消费者自身需要提高警惕,在面对AI概念广告时,要保持理性,不要被夸大的宣传所迷惑。可以多查阅产品的真实评测,了解其他消费者的使用反馈,同时关注产品的生产资质和相关认证。如果发现广告存在虚假宣传,应及时向监管部门投诉。只有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商家诚信经营、消费者提高防范意识,才能让AI在健康的轨道上发展,避免消费者落入虚假广告的陷阱,让市场环境更加公平有序。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