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已有376家重点企业纳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建设工业经济运行智能化监测预测平台监测范围;1—2月份,全市两项投资大幅增长,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7.1%、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15.3%;要守牢工业领域疫情防控的底线,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工业经济发展……近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组织召开全市工信系统经济运行视频调度会,会议通报了今年以来全市工业经济相关指标完成情况,要求各县(市、区)工信部门按照“大运行”机制工作思路,围绕工业稳产提质增效、“开门红”“全年红”的中心目标,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狠抓落实。
用好一个平台。充分利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建设工业经济运行智能化监测预测平台的有利机遇,建立“实时感知、科学分析、精准预测、合理建议、及时报送、加强协调”的工业运行机制体制,持续落实日监测、周调度、月报告工作推进机制,提高工业运行监测分析成效。截至目前,我市376家重点企业已有纳入平台监测范围,下一步,要高度重视信息上报工作,把此项工作作为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抓手。
抓好两项投资。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工业投资项目库,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建设压茬推进。要加快推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实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改造提升专项,强化政策扶持和要素保障,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谋篇布局未来产业,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培育新动能、提供强支撑。1—2月份,全市两项投资大幅增长,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7.1%、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15.3%。
培育好三类企业。结合实际,协调有关单位,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加快“小升规”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制造业头雁企业梯次培育。今年要分别完成市定300家、30家、2家的目标任务,推动企业规模提升、创新发展、转型升级、跨界融合、管理提升、链式发展。
组织好“四项对接”活动。分区分类组织好产销、产融、用工、产学研“四项对接”活动,抓紧组织一批针对性强的对接活动,打通企业在融资、用工、销售、创新等方面的堵点、痛点,推动我市重点产业、企业之间良性对接合作发展。今年以来,我市结合“万人助万企”活动,实施“奋战一季度、力夺开门红”提振工业经济运行专项行动,累计开展产销对接60场、产融对接27场、产学研对接85场、用工对接114场,有力推动了全市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守牢两个底线。守牢工业领域疫情防控的底线,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工业经济发展,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和职工个人责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底线思维,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和懈怠情绪,始终做到清醒警醒、常态常备。守牢安全生产的底线,深入研判工业领域各行业各类事故规律特点,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切实把重大风险搞清弄准,有针对性地制订严密的防范管控工作方案。
今年以来,我市通过强化运行监测协调、鼓励企业春节连产、推动节后快速复产,统筹做好工业企业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推进了工业经济平稳开局。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7.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第一季度全市工业税收同比增长5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