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只今惟有青陵台

文/图 书 者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覆水再收岂满杯,弃妾已去难重回。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有青陵台。”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组诗《白头吟》中的诗句。诗中的青陵台,位于梁园区水池铺镇龚庄村南。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曾云:“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穷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诗句引用的也是青陵台的典故。青陵台是西汉梁园的“七台八景”之一,也是“相思树”“比翼鸟”凄美爱情故事的发源地。

  “三百里梁园”是西汉梁国的精神之源,是中国园林最早的范本。作为完整意义上的古建筑群,西汉时期的“七台八景”虽然大都已经损毁于岁月和战火之中,但有一些遗迹至今依然存在,青陵台就是其中之一。

  一个周末的上午,书者独自骑行青陵台。出古城西关,沿324省道骑行3公里,见一岔道,西南方向10公里处,青陵台就到了。

  青陵台建有青陵寺,寺前立着数通石碑,有重建青陵寺功德碑,有青陵寺起源碑,还有李白游青陵台纪念碑。除了石碑,寺前一棵绿化树还算旺盛。

  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标识牌显得十分寒酸,寺门前胡乱堆放几片残碑。

  在寺院门口右侧,挂着十多年前铸造的大钟,钟上的“清陵寺”赫然在目。不知什么原因,“青”字被铸成“清”字,重建规划图及简介的宣传栏里却是“青陵寺”。通过网络资料的对比,李白、杜甫、李商隐等人诗词里也均为“青”字,诸多历史文献记载也为“青”字。青陵寺山门没有题匾,只能看到铸钟上“清陵寺”字样。据村里一位老人讲,这座寺原本就叫“南清凉寺”,离这十多里的清凉寺原本就叫“北清凉寺”。清青不分,凉陵不分。把青陵寺铸成“清陵寺”也是情理之中。

  一会过来一男一女两个小孩,小男孩勇敢地撞了钟,钟声洪亮,小女孩故意捂住耳朵,做害怕状。

  陵台遗址今犹在,只是容颜改。缓步走过简陋的三间殿堂,后面就是十多米高的土台,台前有当地人树的一个青陵寺遗址石碑。

  登台,台上有铁皮做的三间房。里面供着关胜帝君,身边还有一尊神像,不知是谁,关平、周仓分列左右。紧挨着有一间屋据说是观音殿,殿里供奉观音菩萨,菩萨身边有一尊玉皇大帝小像。

  和青陵台的萧条凄凉一样,台四周的杂树也是枯枝短干,无有生机。而传说中“相思树”早已不复存在,连理枝更是难觅影踪。

  据庄里八十岁的刘传修老人讲,他小时候青陵台原始的建筑还保存完好。最前边是山门,供奉韦陀菩萨,威武雄壮。再往前是三间腰殿,两边是东西廊房,都供有神位。大雄宝殿供奉着三座佛祖和十八罗汉,大雄宝殿后边的高台有三十多米高,台上有藏经楼,三间两层,楼内供奉着神灵和大量佛经。那时,寺里有几百亩寺田,几十个和尚常住,每逢庙会,香客连续不绝,十分热闹。

  眼前的青陵台——台阶也就十几层,且是新砖铺成,不见一点古味。两棵“相思树”早已叶落归根化作泥土,再也没有人听到过“爱情鸟”的悲唱。

  据《归德府志》等书记载,青陵台原为宋国最后一个君主宋康王所筑,台上建有离宫,台后有后花园和韩凭妻何氏墓。据《艺文类聚》记,战国末期,宋康王偃废兄而自立后,对外疯狂侵略,对内横征暴敛。文武大臣稍不如他意,便斩首示众。他用牛皮盛血,用箭去射,称之为“射天”。因为他像夏桀一样残暴,所以人们都称他“桀宋”。

  查《搜神记》有《韩凭妻》一文,当时宋国有个叫韩凭的舍人,娶妻何氏,国色天香,貌美如花。此事不知何时传入康王耳中,其顿生歹念,下令将何氏抢入宫中。何氏是坚贞烈女,誓死不从,被康王禁锢后宫。韩凭百般气恼,遂对康王心生怨恨,因此被康王降罪丢进监狱,继而又让其戴罪去城西修筑城墙。康王故意带着何氏来到城墙前,让她看到了韩凭的悲惨状况。岂料何氏因此更加痛恨康王,作《乌鹊歌》以明志:“南山在乌,北山张罗;乌鹊高飞,罗当奈何!乌鹊双飞,不乐凤凰;妾是庶民,不乐宋王。”不久,何氏又向韩凭密传书信,信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不料此书落入康王之手。康王以书示左右大臣,大家均不解其意。谋士苏贺看了半天,突然悟出,向康王说道:“‘其雨淫淫’,是说何氏无限悲伤,思念丈夫之甚。‘河大水深’,是说她无法往来,去探望丈夫。‘日出当心’,是说她将以死拒大王而殉丈夫。”康王大骇,若有所失,终日闷闷不乐。为防何氏自杀,康王命宫女严加看守。韩凭闻讯,无限悲愤,深知再无缘与妻相见,便含恨自杀而死,葬于青陵台下。何氏听闻韩凭自尽,痛不欲生,暗将衣服腐蚀,伺机殉夫。

  一日,康王携何氏游青陵台,何氏俯视台下,突然看到不远处的韩凭坟墓,悲痛欲绝,遂纵身投台。随从官员和宫女无不惊骇,急忙阻拦,不料衣服因被腐蚀而拉扯不住,顷刻间,可怜年轻貌美的何氏坠台身亡。康王跑至台下,见何氏身亡,叹息不已。这时,他又发现何氏衣带上书有一行小字,上写道:“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首赐凭合葬。”其意是:大王你想让我活着供你享乐,而我却愿为丈夫殉节。我死后,请大王开恩,让我们夫妻合葬。康王看后大怒道:“寡人偏偏将你们分而葬之,使你们生不能同床、死不能同穴。”使两墓相望,并嘲笑道:“寡人深知你们夫妻生前相爱不已,如胶似漆。其后若能两墓合在一起,寡人就不阻拦你们。”说罢,拂袖悻悻而去。

  不久,有两棵梓树分别从两座坟墓的端头长出来,十天之内就长得有一抱粗。两棵大树树干弯曲,互相靠近,根在地下相交,枝在上面交错。且树上有一雌一雄两只鸳鸯,长期在树上栖息,朝夕都不离开,交颈悲鸣,声声凄惨。宋国人说这是韩凭夫妻的精魂,都为这叫声而伤心落泪。于是就称这两棵树为“相思树”,树上的鸟为“相思鸟”。“相思”之词便源于此。

  至今在青陵台一带,还有民间歌谣犹存:“长相思,终难忘,声声呼唤在睢阳。青陵台下埋恩爱,相思树上话凄凉。棒打鸳鸯滔天罪,千秋万代骂昏王。”唐代的李商隐也有一首《青陵台》:“青陵台畔日光斜,万古贞魂依暮霞。莫惊韩凭为侠蝶,等闲飞上别枝花。”

  青陵台韩凭夫妇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凄美故事,随着历史尘埃的消逝已经非常遥远。这是一段浪漫的历史传说,虽于史无考,却真切地反映出统治者暴戾恣睢美与善被横加摧残的黑暗现状,同时也表达了人们的坚强反抗精神和对纯洁爱情的向往和歌颂。

  有记载,唐朝贞观年间,青陵台改台建寺为青陵寺。1948年淮海战役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二十七旅全体指战员在青陵寺驻扎数日,受到寺院方丈志忠的热情接待,并给予财与物的大力支持。为此,四野领导赠赐青陵寺一面“宗教信仰自由”牌匾,以作留念。因历史原因,在上世纪50年代,青陵寺被全部拆毁。2008年,当地村民自发修复青陵寺大殿三间。占地微薄,瓦舍简陋,香火凋零,满目苍凉。尽管如此,“相思树”的故事已经流传两千余载,深入人心,而来此游记者大多心甚感慨,往往唏嘘不已。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