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化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本草雅韵回味长 非遗香珠质如玉

本报融媒体记者 司鹤欣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6月11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日不少市民纷纷前往位于商丘古城东门里的商丘非遗文化展示馆现场参观体验。在一众老物件、老手工中,一个展柜里摆放的念珠、香牌、香珠等吸引了不少市民目光,这些饰品造型古雅,又散发着阵阵幽香,非常适合在炎热的夏季佩戴。

  “这是虞城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刘氏传统佩香制作技艺。”见有市民围观,在场的非遗项目传承人刘建勋介绍:“刘氏本草制香技艺是传承古代‘衣冠疗法’,承袭伊尹佩香养生文化,分布在虞城县黄河故道镇里堌乡和田庙乡及周边的一种民间传统技艺,辐射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的黄河故道流域。”

  言谈中,刘建勋从玻璃柜里拿出一副香珠手串给众人观赏体验。记者拿到这手串细细端详,上手就闻到一股扑鼻的幽香,古朴沉郁的草药香味,入鼻后令人精神一振。香珠触手温凉,质地细密,不知道其中到底有什么奥妙?

  “可别小看了这一颗小小的香珠,也是历经了十几道工序锤炼,再加上长时间陈化而成,质地坚硬如珠,香味多年不散不淡。”刘建勋介绍,言语中颇为自豪。只见他从一旁的抽屉里拿出一些半成品散珠,随手撒落在一尊青花瓷盘里,珠子轻盈地落在磁盘上,发出叮叮咚咚的声响,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

  虞城县建有伊尹祠,是汤药鼻祖伊尹发明汤药之地。据介绍,伊尹在发明汤药之前,于亳地(今商丘)引导乡民选择香草,制成佩戴品驱蚊驱邪、防病养生。刘氏传统佩香制作技艺立足黄河故道流域,传承伊尹佩香养生文化,五代人专注于佩香养生文化的研究和推广。取料于黄河故道流域本土的伤力草、艾草、薄荷、藿香等具有挥发性的香草,在采收、晾晒、炮制、碾磨、配伍等方面坚守古法制作,让本草保持自然芳香。颗粒状制成香包、香囊等,细末状的经过和泥发酵、手搓成型、阴干陈化等十多个工序。

  近年来国潮崛起,汉服、传统文创等已经在年轻一代人推崇下成爆发之势,相应的手串、佩饰也迎来大发展。“我也喜欢盘串,不过像这种香料做的还是第一次见。这弄一串挂身上,是不是连香水都省了。”现场,一位市民盘摸许久后,爱不释手地说。

  这位市民所言非虚,历史上中国古代无论男女都有随身佩戴香囊、香饰,携带香料的传统。中国传统的衣冠疗法就是用穿的衣服、鞋袜、帽子、兜肚、项圈等饰物把药物带在身上,通过皮肤吸收而发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其中,香珠、香牌随身佩戴,既可以起到装饰作用,所使用中草药又具有驱虫防疫、安神助眠、净化空气等作用,为居家旅行必备之物。

  该非遗项目取源于古医典籍,取法于古法制作,取料于古道本草,取信于故土乡民。现场展品中,一种伤力草香珠串独具特色。虞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富杰说:“伤力草气味类似佩兰,它特殊的香味可以调和心情,疏肝理气,驱逐浊气。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氏传统本草佩香制作技艺立足伊尹故里的地方文化,挖掘伊尹择香草佩戴身上驱蚊驱邪、养生防病的历史文化,传承佩香养生的自然养生方式,根据自家非遗古方,把有‘商丘仙草’美誉的伤力草作为佩香制作的本土材料,经过十多个工序,制作成手串,打造只有商丘才有的独特芳香,香味可保留数十年。”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