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连续的高温酷暑,开启了“烧烤”模式,让市民彻底体验了一把夏日的“火辣”。大家如果在户外活动时没有做好防暑措施,很容易中暑,中暑严重时,通常会出现恶心反胃、头晕头痛、发热等不良症状。那么,日常生活中应如何预防中暑?哪类人群中暑的风险最大?预防中暑应注意什么?6月20日,记者邀请河南省健康教育专家、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王友谊进行了科普。
王友谊说,在炎热的夏季或初秋,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可造成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一旦机体无法适应,引起正常生理功能紊乱,则可能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从而导致中暑。
根据症状的轻重,高温中暑可分为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轻症中暑可表现为头晕、头疼、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乏力、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可以表现为这三种类型的混合型,严重可致昏迷、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什么人中暑的风险最大?王友谊说,老年人、婴幼儿、儿童、肥胖者、久坐人群及孕妇最易中暑。同时,在高温天气里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即使是健康的年轻人也可能发生高温中暑。
王友谊说,预防中暑应遵循“三要三不要”原则。首先,要多喝水。在高温天气,不论是否运动,都应增加液体的摄入。如果需要在高温环境下进行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的,至少每小时喝2—4杯水(500—1000ml)。对于暴露在烈日下的工作人员,由于汗液的大量排出,可以通过饮用盐开水或含有钾、镁等微量元素的运动型饮料补充盐分和矿物质,饮料含盐量以0.15%—0.2%为宜。其次,要清淡饮食、充足休息。高温天气下,饮食应尽量清淡,多吃水果蔬菜,少食高油高脂食物。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睡觉时避免电风扇或空调直吹;高温天气里要尽量在室内活动,在室内可通过空调、电扇降温。
王友谊表示,预防中暑不要饮用含酒精或高糖饮料,冷冻饮料也应尽量避免,以免造成胃部痉挛;尽量不要在高温时段外出,室外活动最好避开正午时分,将时间安排在早晨或傍晚,尽可能多在背阴处活动或休息。户外工作要注意排班调息。着装方面,应当尽量选择轻薄、宽松及浅色的服装,佩戴宽檐遮阳帽及太阳镜。外出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物,如藿香正气丸、风油精等;不要忽略身体状况,如发现自己或周围人有中暑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转移至阴凉处休息;补充水分,小口慢饮;解开领口扣子、领带等,保持周围通风,涂抹或服用解暑药物。休息后若不好转,应及时就医,以免病情加重。
王友谊提醒,老、幼、孕妇以及患有慢性基础病的特殊人群,应加强看护。尤其是老年人,夏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有既往心脏病史以及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病的老年人,更要多加注意,切忌养成空调房贪凉睡一夜、一大早晨练、渴极了猛灌水、运动后猛喝冷饮、刚吃饱就午睡、出汗后洗冷水澡、烈日下光膀子、把水果当正餐等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