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化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了解一下“商丘的孔子”

本报融媒体记者 侯国胜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文雅台。 本报融媒体记者 崔 坤 摄

  自古圣人多磨难。古往今来,概莫能外。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尤甚。

  孔子3岁丧父,17岁丧母。加上他是没落的贵族,童年生活非常不幸。周游列国时,壮志难酬,困顿不堪。《史记·孔子世家》称其“累累若丧家之狗”。《论语·卫灵公》载: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就是说跟从的人都饿病了,躺着不能起来。孔子在宋国也是非常难堪。《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离开曹国前往宋国,和弟子们在大树下演习礼仪。宋国司马桓魋想要杀死孔子,拔起那株大树。孔子赶紧离开了那个地方。

  西汉时期,梁孝王在孔子演习礼仪的这个遗址之上修建园林,并经常召集司马相如、枚乘等在这里饮酒作赋,时有文雅之风,后人称之为文雅台。

  孔子与商丘的关系,可以从文雅台谈起。《礼记·儒行》和《孔子家语》均有记载,孔子“少居鲁,长居宋”,在十九岁时就娶了宋人亓官氏为妻,一年后,生子鲤。孔子还曾说,丘者,殷人也。他曾长期在商丘住,谁还能比“家门口”的文雅台离他更近。

  其祖籍在古栗城(夏邑县),在这里,埋着其从弗父何到孔父嘉五位先人。也有说,孔子在宋国的五世祖故里和祖墓俱在永城的,清代雍正《河南通志·古迹》曰:“孔子五代祖墓均在酂台西北之龙亢集南。”其实,不管是永城还是夏邑,归根结底是商丘,可见,商丘与孔子渊源之深。

  如果要研究孔子与商丘的关系,并围绕此打造文旅新亮点,“长居宋”绝对是开笔的“题眼”,重要性不言而喻。上溯五代与此相比,故事性和文旅打造的价值就差了去了。

  孔子结婚生子后的第一份工作才是鲁国的仓库管理员。可以说,如果不是曲阜的名气实在太大,而且与商丘离得很近,商丘围绕孔子打造文旅新亮点绝对会大有可为。也许,大家都这么想,才导致如今商丘与孔子相关的景点或传说虽然不少,但始终没有系统地串起来。如果把商丘与孔子相关的典籍归拢并且把景点、遗存或传说整体归纳到一个概念下,我相信,会有不一样的历史厚重感。  

  从永城开始说,有全国唯一用“夫子”命名的山体——夫子山。春秋末年,孔子周游列国,去曹适宋,途经芒砀山,在此驻足避雨、晒书讲学,遂有“孔夫子避雨处”等知名游览处。夏邑有孔子还乡祠,睢阳有文雅台和文庙,睢县有“匡城被围”传说,再加上宋襄公陵,商丘从东至西或从西至东,打造一条以孔子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游路线,也不见得不是一个好主意。据宁陵方面说,宁陵和孔子后裔渊源很深,当然,这些都值得挖掘。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让孩子们出门走走看看,了解一下“商丘的孔子”,开阔一下他们的视野,绝对大有好处。当然,孔子在商丘是经历很多艰辛的,通过了解这个过程,让孩子们知道“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重要性,当然更是好事。

  学习、研究伟人或者其他英雄人物,不能仅仅看他们的辉煌历史,更要深刻体会他们辉煌背后所历经的苦难,以此为研学游方向,才会更有价值。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