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念夫先生是位极有个性的医生。说他有个性,是基于他的几个特点:一是热心肠,同情心好像与生俱有;二是多才多艺、兴趣广泛,能写能画,不避劳苦而乐在其中;三是不畏世俗,不屑闲语于耳畔而活出自我。
其实,描述一个人的个性特点很难,因为每个人都有“看不见的方方面面”。不管怎么说,他勤于读书动笔,自乐于书画文字之中。就冲这一点,令人敬佩。这不,通过几年笔耕,他又写出来这本《岁月无痕》,25万字。这本散文体自传可以说是他人生之路的描述,也是时代变革的注脚,详实而又亲切,展示了他不为人所知的方方面面。因为一个人的命运往往与所处的时代紧密相连,一兴俱兴,一荣皆荣。
1943年,王念夫先生出生在柘城县老王集乡张汉楼一户农家。他自幼聪慧,好学上进。解放前因生活困苦,颠沛流离,备尝人间疾苦。解放后完成了中学学业,到了1966年,从当“赤脚医生”开始至今,已从医半个多世纪了!
他幸运地到河南医学院读大学,毕业后回到柘城县一家医院。他不但医术精湛,而且文学功底深厚,一手持听诊器,一手把笔墨纸,不但治体病,还治心病。他业余时间笔耕不辍,写出了大量的医学科普文章和文学作品。在《健康报》《京九晚报》《读者》《大众小说》《百花园》《东京文学》《长城文艺》等报刊发表医学科普文章和散文、中短篇小说有百余篇。
十多年前,他被查出身患癌症,手术之后,他以乐观向上的精神与病魔作斗争,竟然像换了个人似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谈笑风生,淡定从容,被人誉为“抗癌英雄”。面对赞誉和生命的拷问,他反思良久,以自己的体验写出来长篇小说《重生》,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退休后,他回到张汉楼村依旧行医诊病,除患济困,传播医学科学知识,并且倾其所有将其旧宅改造成两层楼的庭院,不仅是给乡亲们提供了看病求医的诊所,也是村里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还兼有展览馆的功能。
就在这个庭院,王念夫先生用了几年时间,写就了《岁月无痕》这本自传。自传分为“春夏秋冬”四部分,寓为人生的四季,语言朴实,文如其人。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王念夫先生是下了功夫的。一位年届八十的老者能写出这些文字,着实难能可贵。
人生如同翠笛响,自把笔墨抒清声。一位眷恋着故土的医生,以自己的高超医术,解百姓病患于水火之中;一位生活在基层的作家,以家国情怀抒发胸臆清声,表现出对家乡和人民深深的爱。
这就是具有医生和作家双重身份的王念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