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梁 苑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陶出茶香

□潘新日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陶,是泥的灵魂,带着三分骨气。

  端着陶制的茶碗,看着热气从滚烫的茶汤里站起身,翩然地离开,那悄然隐去的身姿,不留一丝痕迹,有点失去的味道。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

  四爷的陶壶带着禅意,茶叶是端坐其中的佛。他是小镇唯一着青衫、留长髯的人,踱步的姿势有民国文人的气度。茶里茶外,少不了陶的沉稳和朴拙。

  四爷选陶苛刻,他既选制陶人,又选泥料,二者的完美结合才是他心中的理想茶具,很多时候,茶就养在他心里。

  五里岗的老窑口出盐油罐和粗瓷碗,茶壶需要定制,制陶的老李头成天满手黄泥地坐在那,和不同的泥坯子对话,旋转着泥巴就是他奔跑的年华。

  四爷静静地站在那,看着普通的泥料在老李头的手里慢慢挖空心思,直起了腰身,成为陶器,满心欢喜地和成品一起陶醉。那一刻,四爷平静的心会掠过一丝波澜。

  制陶人总是忙碌的,从不停下手中的活和客人说话。四爷站在那好久才会和老李头交流他要的陶壶样式,还有草图,老李头心领神会,不停地点头。四爷知道,老李头已经懂了他的意思,壶,早已在他心里了。

  老李头制的陶壶没有款,壶底的指头印就是他的印章,这是四爷特意要的,他要把老李头的体温也带上,祖传的手艺,附和着用旧的时光。

  陶壶,摆在茶几上,本身就是一尊淬过火的尘世。

  开水是当之无愧的热心肠,滚烫之中含着温情,在新开的陶壶里游走,陶壶成了它们最大的江湖。再就是茶,下到水里,打开了一个季节,打开了一座村庄,还有四爷的念想。

  两位老人都是懂陶壶的,一坐下来,便开始了壶中的人生。

  四爷是沏茶高手,铁观音到了他手里,就被他赋予了更多的诗意。老友之间斗茶,茗香,可以入心。

  老李头自不必说,那陶壶出自他手,每一个气孔都是熟悉的,透过来的茶香,不需闻,他看得见。

  制陶人习惯了玩泥巴,粗糙的大手紧握着一杯碧绿,倒有些生硬,心里已经有了些许赞叹,那种茶香里的幸福多少带点快意。四爷呢?总是在制陶人面前冲最好的珍藏,让他艳羡不已,多了对壶的留念和感知,有了不舍和爱惜。

  往往此时,两个人是不谈茶的,茶,都用来品了。他们说的更多的是儿时的记忆,那些美好和他们嘴边的胡须一样,都发白了,谈起来还津津有味,笑声找不到一丝掩盖。

  老,盖不住浓浓的茶味。两个人的茶世界除了两把木椅和一张桌子,他们的唇边世界比天还大,春天的恩赐,都装在这小小的陶壶里,不知倒出了他们多少心事。

  两个人,一壶茶。陶,在茶水外细数春秋。茶,是陶壶里最大的隐士。

  我喜欢他们喝茶的样子,陶壶是他们中立的智者,茶碗成了游走的侠。人老了,茶是新鲜的,回忆是新鲜的,甚至,还有童年的趣事,几十年的事都就着茶灌进肚子里。

  陶醉,人怎么能不醉?

  长谈是需要茶叙的。续茶的陶在两位老人之间点头,恭敬的心都融进茶里。君子之交,茶,满上交情,饮下感悟。

  陶,一旦被茶包养,就滋润起来。

  四爷喜茶,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具,他喜欢用这些茶具赋予它们生命,还要讲出道道来。我们都会在闲暇的时候找四爷聊天,和他在一起,悠闲的时光是带着茶味的。

  恰好,四爷最害怕孤寂,来了客人,一块品茗,便是他的兴致。人生里有书、有朋友、有茶,老了也不孤独,茶香铺就的晚年里,可以听见花开的声音。

  我一次又一次和四爷约茶,看他颤巍巍地拿出陶壶,用陶泡出一片春色,心里的诗意便荡漾开来。白发青髯之间,陶,装作爱意。

  忘年之交,陶出茶香,这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