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脏血液的动脉血管,一旦出现硬化,血管就会变窄或出现堵塞,继而引发心肌缺血、缺氧等问题。冠心病的发病率日渐增高,严重者甚至会威胁生命安全,特别是中老年人,更应了解冠心病的早期症状,及时发现冠心病征兆,才能及时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冠心病不发作也是能检查出来的,目前诊断冠心病的方法主要有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核素心肌显像、冠状动脉CT和冠状动脉造影,普通心脏超声能够看到的是心脏结构,比如心房、心室的大小,心肌的厚度,心脏的运动,心脏的功能,各瓣膜的结构和功能,有无异物或肿瘤等。心脏超声能够判断有无先心病、有无瓣膜病、心肌肥厚或扩大等等,但心脏还有其他几大系统,比如电线系统和供血系统,心脏超声是看不到的,因此,不能判断有无冠心病和心律失常等情况。另外,病人的问诊也很重要。
如果冠心病诊断明确,既往得过心梗或缺血严重,放了支架后没有症状了,这种情况是需要长期吃药的。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终生性、慢性、进展性疾病。冠心病人此时的用药并不是为控制症状,而是预防未来发生心梗、脑中风和死亡的危险,并延长寿命。因此,冠心病人无论有无症状都需要遵医嘱服药。
并不是有冠脉狭窄就需要放支架。首先,冠脉狭窄不等于冠心病,如果有狭窄,但没有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的证据,不能诊断冠心病,放支架没有意义。其次,冠心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等多种情况。稳定的和不稳定的冠心病,治疗原则是不同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关键是尽早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开通的方法包括溶栓、介入治疗(放支架)、急诊搭桥手术,介入治疗是首选方法。对于稳定冠心病或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如果冠状动脉狭窄比较严重,例如左主干狭窄超过50%或主要大冠脉狭窄超过70%,同时伴有药物控制不满意的心绞痛或心脏功能受损及大面积心肌缺血等情况,则需要治疗狭窄病变,包括放支架或搭桥手术。如果是稳定性心绞痛但药物控制症状满意,心肌缺血面积不大,药物治疗就可以。是否需要放支架或搭桥手术有严格适应症,需要由专业医生根据冠脉狭窄情况、症状等多种因素来综合决定。
有研究表明,促炎饮食与心脏病发作、过早死亡、肠癌、胰腺癌、呼吸道癌和口腔癌等癌症以及抑郁症相关。应从以下方面改善饮食:多吃各种植物性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豆类,这些食物富含的纤维、多种维生素以及多酚等均有抗炎作用;可用各种香草、香料充分调味,养成饮茶和咖啡的习惯,这些饮品是多酚的重要来源;经常食用油性鱼,如鲑鱼、沙丁鱼和鲭鱼,这些鱼类富含抗炎的omega—3脂肪酸,少吃促炎食物,比如甜食、油炸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