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医药服务凭借其简、便、廉、验的特色在基层群众中被广泛认可,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尚不能满足基层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因此,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需要多向贯通中医药服务发展路径。
开展补缺提能行动,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人才队伍。一方面,实施定向培养,与中医药院校进行合作,培养更多基层定向医学生,补齐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类别人员。另一方面,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层医疗机构定期举办中医适宜技术培训,通过专题演讲、病例模拟、诊疗思维的培养等形式,不断提高基层中医人才的临床服务能力,使中医药在基层卫生服务的作用得到充分运用。同时,促进带教提能常态化,充分利用知名老中医基层坐诊带教的良好平台,在坐诊治疗的过程中,中医专业技术人员跟师学习,整理优势病种病例,定期召开疑难病例研讨等形式,不断提高基层中医师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实施阵地巩固工程,改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环境。一方面,加强基层中医药信息化建设,通过客户端问诊咨询、选择专家、预约挂号等服务,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人员、患者精准对接需求和服务,为基层居民提供更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另一方面,丰富中医药服务内容,完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把更多的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使现存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更加完善,让中医药服务真正走进基层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同时,实施中医文化氛围营造工程,调动相关管理部门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力量,由政府给予经费支持成立中医药文化宣传队伍,开展基层慢性病、多发病的中医药健康教育,中医药义诊等活动,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强化政府主责意识,推动基层中医药发展落地见效。一方面,加大对基层中医药服务的资金支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中医科室建设和发展,集中设置中医综合治疗区,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建设。另一方面,从医患双方角度共同建立健康可持续的中医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并形成良性循环;增加中医药技术、中药制剂纳入医保报销的种类,降低基层居民中医药服务的经济负担;中医药医保政策也要考虑医生的利益,切实提高医生为患者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患者对中医药的认可度。此外,政府应进一步改善当前基层中医药服务基础条件、人员配置等制约基层中医药服务发展的限制因素,对基层中医类从业人员实际工作情况、中医药服务开展情况、基层居民的利用满意度开展调研,畅通政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群众的反馈路径,促进中医药服务在基层的良性发展。
人民健康始终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实基层医疗的公共卫生职能,对促进全民健康水平提高,实现人人享有中医药服务以及中医药事业的高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