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骨质疏松症,可能大家都听说过。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案例。一位65岁的老太太身体还算可以,平常出门经常乘坐公交车。这一天,老太太跟平常一样坐上公交车,可是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突然发生了一阵剧烈的颠簸,老太太在座位上感觉腰部一阵猛烈的疼痛,让她难以忍受,被紧急送到了医院,在经过拍片检查后发现老太太的腰椎发生了骨折。那么,老太太为什么会在乘车过程中突发腰痛,造成腰椎骨折呢?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有些老年人弯腰提个水壶,甚至是起床扭身的过程中都会突然出现腰部的剧烈疼痛,造成脊椎压缩性骨折。造成这种情况的元凶就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的典型表现一就是疼痛,可以是全身任意一个部位的骨骼疼痛,常见腰、背部疼痛,占疼痛患者的70%—80%,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就会出现骨痛。第二个典型表现是骨骼变形,比如弯腰驼背、身长缩短,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身长缩短3cm以上。胸椎、腰椎压缩性骨折和脊椎后凸、胸廓畸形,都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可以总结为脊柱变形、驼背、身长缩短、呼吸功能障碍。第三个典型表现就是骨折,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也就是脆性骨折,最常见的部位就是脊椎、髋部、肩部和手腕,一般骨量丢失20%以上即可发生骨折,脆性骨折发生前约有20%—50%的病人无明显症状。
骨质疏松症就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脆性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它是一种病,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
骨质疏松症易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女性为多发群体。骨质疏松症的易患人群包括:体力活动过少,长期久坐久站和长期卧床者;摄入过多的含咖啡因的饮料及碳酸饮料者;缺乏钙和维生素D,缺乏日照者;长期大量饮酒和吸烟者;高钠饮食者;喜欢素食,肉蛋奶等蛋白质摄入不足者;体重过轻消瘦者。
骨质疏松症的检查方式有两种,一是拍X线片,它对于发现有无骨折,与骨肿瘤和关节病相鉴别有较大价值,但是,对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较低,对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帮助不大(骨量减少30%以上才有意义)。第二种检查方式是骨密度检测,这是定量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方法,是早期发现和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最好方式。
哪些人需要测量骨密度呢?女性65岁以上和男性70岁以上,无论是否有其他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女性65岁以下和男性70岁以下,有一个或多个骨质疏松危险因素;有脆性骨折史或脆性骨折家族史的男、女成年人;各种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的男、女成年人;X线摄片已有骨质疏松改变者;接受骨质疏松治疗、进行疗效监测者;有影响骨代谢疾病或使用影响骨代谢药物史的人。
所以,符合上述条件的人们,应该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测,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