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睢县五河湾乡村振兴产业示范中心

稻鱼共养 稻香鱼肥双丰收

记者 黄业波 通讯员 崔刘杰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收割机在石屯村“稻鱼共养”试验田收割水稻。  本报融媒体记者 黄业波 摄

  进入11月,睢县五河湾乡村振兴产业示范中心传来喜讯:沿惠济河两岸500余亩水稻稻花飘香,进入收割期;稻花鱼肥美,进入捕捞期。该中心探索的稻鱼共养模式实现了稻香鱼肥农户乐。

  “我们中心根据睢县县委、县政府‘跨界划区、精准发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指导精神,立足区位优势,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差异化发展思路,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培育发展特色种植业、观光农业等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11月6日,五河湾乡村振兴产业示范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通过详细调研,认真论证,五河湾乡村振兴产业示范中心在临惠济河的小杨庄村和临利民河的石屯村流转土地500余亩,引入种植能手,探索试行“稻鱼共养”模式,即在稻田里养殖鱼类,鱼的排泄物为稻谷提供养分,而散落水中的稻花和谷粒则成为鱼的天然食料,促进生态循环,实现鱼粮双丰收,扩大村集体和农户收入。同时,在石屯村水稻种植中,借助其临近第三污水处理厂的便利,探索将处理后的中水引入稻田,实现污水处理的循环利用。

  截至目前,小杨庄村、石屯村两处“稻鱼共养”试验田,水稻已获丰收,亩产突破600公斤,水稻总产量30余万公斤,预计产值66万元,稻花鱼产值100余万元。

  下一步,睢县五河湾乡村振兴产业示范中心将持续加大对“稻鱼共养”的培育和支持,持续深挖产业潜力,逐步扩大种植规模,形成以种植能手带动周边农户、政府引导带动市场投入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带动更多群众受益。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