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告别,也不说再见。红色炉霍的故事还没有讲完,我们的车轮就转到了甘孜的甘孜。
对于像我这样地理知识贫乏的人来说,“甘孜”这两个字,简直就是谜一样的存在。因为这里既有甘孜州,又有甘孜县,还有甘孜镇。你去甘孜?去哪个甘孜?你本来就在甘孜,还想去哪里?
原来,甘孜州的全称为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部,康藏高原东南,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这是一个以藏族同胞为主体的地市级行政区。全州辖1个县级市,康定市;全州辖17个县,其中有个甘孜县;全州辖325个乡镇,其中有个甘孜镇。原来我们所游玩过的康定情歌木格措景区,就在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府康定市,这里是该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尽管有导航,也有地图,对于许多外地人来说,经常出现在甘孜找甘孜、在甘孜问甘孜的故事。真乃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汽车进入甘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红底白字的路牌,上面印有“长征国家公园甘孜县欢迎您”“朱德旧居”“红二四方面军甘孜会师纪念地”等字眼,路牌的背景是漂浮的白云和高低起伏的雪山。我们的车从路牌下一闪而过,我及时抓拍,并瞪大眼睛寻找着红色遗址。
据史料记载,1936年4月至1936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途经甘孜县,在甘孜创下了停留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藏民支援红军贡献最大、遗留红军革命文物和遗址最多等若干个红军长征之最。
位于甘孜县城西10公里生康乡境内,有一座著名寺院——白利寺,寺旁是川藏公路317国道。该寺坐北朝南,主寺为藏式一底二楼阁楼式建筑,土墙泥顶。寺内设有讲经院、弥勒殿、护法殿等。第一层为佛殿,是主要建筑,分东西殿和大殿。高大的墙上绘有壁画,色彩艳丽,保存完好。西殿有3尊高5米的贴金佛像。第二、三层屋子矮小,是活佛和喇嘛的住房,并保留着班禅在白利寺住过的房间。1936年红军长征路过此地时,成立了一个甘孜博巴人民政府,就在此寺院内办公。大殿二楼前,有朱德总司令和五世格达活佛会见的纪念堂。纪念堂内有朱总司令会见格达活佛的塑像,只见朱德总司令身着中山装,留着大背头,打着绑腿,慈眉善目地坐在那里。格达活佛身披袈裟,坐在朱德总司令对面,左手腕上戴着念珠。在他们两个人之间,一条平放着的洁白的哈达翘起一角。雕塑的底座上有江泽民同志题写的一行大字——“朱德总司令和五世格达活佛”。
当年的五世格达活佛是白利寺住持,也是藏族的杰出人物,在康巴藏区享有很高声望。白利寺1980年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设立格达活佛纪念堂。红军长征文化和当地藏传佛教文化在这里得到完美的结合,使这里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每学期都有许多游客和青少年来此倾听藏族人民支援红军的故事,瞻仰朱德总司令和五世格达活佛坐在一起亲切交谈的雕塑。
2015年9月8日,甘孜县朱德总司令和五世格达活佛纪念馆开馆。30名红军后代以及该县的数千名干部群众共同见证了隆重的开馆仪式。据当地文旅部门负责人介绍,纪念馆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馆内有红军长征到达甘孜及格达活佛光辉事迹展;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红军途经甘孜州路线图;红四方面军路线图和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孜时红军领导人的照片,另有红二四方面军会师图、红军在甘孜召开会议的照片和有关实物,还有建立第一个民族地区苏维埃博巴政府时的绘画照片,其中就有格达活佛和参加博巴政府的藏族群众的图片等。
近年来,甘孜县以建设“川青藏”三省接合部极具影响力的区域性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全面提升红军长征甘孜会师文化展示园,把红军长征文化和伟大的长征精神发扬光大。该县还精心打造“红色研学基地”“康养温泉旅游”“康巴文化深度体验区”等旅游品牌,努力把甘孜这片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热土炒热。甘孜县的红色文化深深吸引了我们,在车辆行驶的途中,我们的耳边又响起《长征组歌》的旋律:
雪皑皑,夜茫茫。
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
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
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
革命理想高于天,高于天!
下期请看《藏文化丰厚看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