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美食的味道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包括家乡的大丸子。所有美食都带有地域元素和场景记忆。
我认为家乡的大丸子是春节团圆文化的产物,灵魂就是妈妈、奶奶或者姥姥去做,突出一个随意而为。
我们这的大丸子区别于狮子头,也区别于四喜丸子和其他几乎所有丸子,基本没有可复制性,原料只有两种,一种是过节剩下的带有碎肉的汤汁,另一种是碎馒头。汤汁已经饱含沉淀了各种复合香味,无需加葱姜和任何调料。
做大丸子第一步先把馒头揉碎,放入肉汤充分搅拌,掌握好比例,干湿正好。第二步用手抓起拌好的馅料,握紧,团出一个个丸子。第三步挂芡,最好稀面糊和红薯芡粉各一半,不易脱糊,薄厚适中。第四步炸制,菜籽油或花生油,六成油温,定型后轻轻翻动,颜色金黄时捞出,入口外表酥脆,里面软糯松散,能吃出咸香、肉香、馒头香、八角和葱姜多种香味,富有层次感和独特性,其味无可替代。
炸制好的大丸子若是放在篦子上蒸一下,味道更加丰富,是我儿时记忆中最具代表性的味道符号。
像现在街边摊点或饭店里用淀粉、五花肉、葱姜、酱油即时加工成的大丸子都不是正宗的大丸子。
所有的美食、美景、美好的回忆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就如我们的老屋,母亲用过的包浆的笊篱,残雪印记的小路,小路尽头的袅袅炊烟, 奶奶对我们乳名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