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一定要重视家教家风,以身作则管好配偶、子女,本分做人、干净做事。”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新时代加强家教家风建设,要切实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群体,以纯正家风涵养清朗党风政风社风。
家风建设要从传统优秀家风中汲取营养。传统家风是数千年来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一种传统风尚、审美情趣和德行传承,它从为学求知、行为规范、品德修养等方面入手,以塑造高尚人格、昌盛家庭家族为主旨,强调耕读传家、仁爱孝道、忠君爱国、交友诚信等思想品格,彰显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家风文化历史悠久,从最早的《尚书·盘庚上》记载的商王盘庚对殷商贵族的训词,周公旦对侄儿成王、召王劝诫的《无逸》《军奭》,中国家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颜氏家训》《诫子书》《温公家范》《朱子家训》,到近代的《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数千年的中华优良家风通过家规、家训、家谱等载体得以世代相承。明代官员杨慎非常注重家教家风,他在流放云南前夕创作《四足歌》,从居住、饮食、娶妻、育儿四个方面教育子孙淡泊名利,节俭持家、知足常乐,告诫后人做人做事不可逾越底线。杨慎在谪戍离京后,其妻黄娥将他书写的《四足歌》装裱后挂于书房,教育子女们不要在物质享受上去做过高的追求,要刻苦地奋发读书。妻贤子孝,后来,其子杨有仁苦读中举,步入仕途。杨有仁任侍御史时,清廉正直,“抗论不避权势”,后辞官回家,“居乡清俭,虽出相门,无异寒士。”风骨节操与乃父如出一辙。家风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好的家风一定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沉淀,都在潜移默化中滋养着家庭成员的心灵。领导干部成长于传统文化滋养的中华大地,与传统的家风家教具有天然的关联性,应该把优秀的中国传统家风作为根基,不断从中汲取精神营养。
家风建设要把红色革命家风作为标杆。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红色家风,他在全国第一届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召开时就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各级领导干部要教育亲属子女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明白见利忘义、贪赃枉法都是不道德的事情,要为全社会做表率。红色家风是老一辈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政治品格和精神风貌,具有率先垂范的教育意义。毛泽东曾为亲情规矩立下“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面对亲戚朋友、湖南老乡提出安排工作的要求,他都一概拒绝。对待子女,毛泽东总是要求他们和普通老百姓一样,绝不搞特殊化。周恩来夫妇没有给亲属留下一砖一瓦、一钱一物,却留下了淡泊名利、自立自强的家训,让周家后人无愧于党和人民。陈云始终把洁身自爱、清廉无私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他不仅为自己立下“不收礼、不吃请”的规矩,还要求身边工作人员不得违反。大公无私、清正廉洁、两袖清风,虽然有可能在工作中被误解,甚至还可能遭受责难。但这种看似“无情”的家风,却铸就了好干部坚实、正直的铁肩膀。“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领导干部自身行得正、坐得端才能成为家人的行为标杆。
家风建设要以反面典型为镜鉴。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毫不留情地指出,不少领导干部“纵容家属在幕后收钱敛财,子女等也利用父母影响经商谋利、大发不义之财”。纵观已查处的大案要案,很多腐败分子的违纪违法行为中,往往有“家族腐败”因素。父子兵、夫妻档、兄弟帮屡见不鲜,甚至“全家总动员”,把公权力变成“私人订制”,最终一起走上不归路。刘铁男职位越高,儿子刘德成贪得越多。在23岁到25岁的时候,他已经成为千万元户。苏荣一人当官全家捞钱,包括其妻子、儿子等在内的十余个亲属涉案。“周江勇和弟弟周健勇一个从政、一个经商,周江勇利用公权力为弟弟经商提供帮助。”在《零容忍》第五集《永远在路上》中,浙江省委原常委、杭州市委原书记周江勇和弟弟联手贪腐、搞“一家两制”引发关注。在“一家两制”腐败案件中,亲属通常依仗领导干部的特权和影响力,通过经商办企业谋取利益。在这一过程中,领导干部把公权变成为亲属牟利的“私器”,支持纵容亲属违规经商办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通过各种方式为家族企业站台造势,损公肥私。“顾家”是很多领导干部为贪腐找的借口。以“照顾家人”之名违法乱纪,看似温情脉脉,实则自欺欺人;基于补偿心态“护犊子”,给家属子女“开后门”,大搞封建社会“封妻荫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腐败之道,其实是变相亲手加害整个家庭。这些反面典型为广大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领导干部关心关爱亲属子女是人之常情,但必须分清公与私、法与情的界限。
(作者单位为中共商丘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