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龙华区教科院附属学校引入“校园智慧农场”项目,在学校楼顶建设校园农场,开展农业生产劳动社团活动,引导学生在播种、育苗、移植、浇水、施肥等农业生产劳动中,学会珍爱生命,感悟生活。(据5月26日《深圳特区报》)
读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时,作者路遥在文中有一句话给人印象深刻:劳动,是人生的第一堂课。只有劳动才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只有劳动才能磨炼意志,涵养艰苦奋斗的精神,真正理解人间万事出自艰辛。这句话可谓真知灼见,点出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以为劳动教育是对书本知识最好的补充,只有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才能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才能使学校真正落实“五育并举”。
在国家大力提倡“双减”的背景下,学校如何开展更有成效的劳动教育?笔者在学校走访时发现,由于当下劳动教育没有列入考试科目,学校不重视,成了可有可无的一门课程。只是给学生布置一些家务活、孝心作业上,很多劳动课演变成家长打卡、拍视频活动。学校的这种作法,却赢得了家长一片喝彩声,夸孩子懂事了、成长了。从中可见,考试依然是威力无比的指挥棒,只有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劳动教育才能真正得到重视。
常言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劳动教育成为大中小学必修课程之前,我们还得考虑一个问题,就是有没有合格的劳动课教师。劳动教育看似简单,但并非每位教师都能胜任。只强调课程开设,不强化师资培训,劳动教育课就是一句空话。所以,配齐教师是开设劳动教育课的前提,师资培训是开好劳动教育课的保障。
最重要的一点,劳动教育必须有配套的劳动基地。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田间地头,亲自动手去劳作,培养他们的劳动技能,进而磨砺他们的意志,使他们形成劳动习惯,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深圳龙华区教科院附属学校的做法,实在令人称赞,他们把菜博士的“校园智慧农场”引入校园,在学校楼顶建设学生的劳动基地,学生有了“用武之地”,亲身体验播种、育苗、移植等生产劳动,忙得不亦乐乎,感受着种植的快乐与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