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商丘篇章·聚焦商丘市两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实施殷商之源文化建设 加快商丘文旅融合发展

本报融媒体记者 白 鹏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文旅融合发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商文化起源于商丘”的殷殷嘱托,实施殷商之源文化建设行动,打造“一区一群两带四径”总体发展格局,建设殷商之源文化传承创新区。围绕殷商之源、圣贤名人、红色文化、民俗体验四条文旅融合主题游径,新创4A级以上景区2家以上,打造区域旅游目的地。持续开展宋国故城、王庄遗址考古发掘。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加强文化街区建设,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常态化开展“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惠民活动,打造古城有戏、非遗市集等特色文化品牌。发挥城市书房、农村书屋作用,持续擦亮“书香商丘”品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组织开展家庭文明建设活动,持续打造“商丘好人”道德品牌。

  实施殷商之源文化建设,加快商丘文旅融合发展,成为众多市政协委员关注、思考和热议的重要话题。

  一、提升殷商之源文化的影响力与宣传推介效能

  “殷商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殷商文化起源于商丘’重要论断,是商丘世代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然而,当前商丘在殷商文化的宣传推介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导致殷商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加强殷商之源文化的宣传推介,对于提升商丘的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市政协委员、商丘师范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朱长征说。

  为提升殷商之源文化影响力,朱长征建议:“商丘需要持续打造殷商之源文化旅游品牌,设计特色线路,推出创意旅游产品,提升游客体验。同时,需要定期举办殷商文化节庆活动,邀请专家讲座,让民众近距离感受殷商文化。”

  他认为,在新媒体宣传方面,商丘需要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平台,发布殷商文化信息,制作专题纪录片,提高知名度。同时与知名旅游平台、文化机构合作,拓宽宣传渠道。此外,商丘还需强化人才引进,特别是在数字化传播、新媒体技术等领域,将殷商文化纳入学校课程,举办相关活动,激发青少年兴趣,为殷商文化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

  二、开展“研学旅行”让殷商之源文化焕发新活力

  “殷商文化起源于商丘。先商时期的商族、商部落在商丘一带活动;中国3800年的商业文明起源于商丘,商先公七世王亥是中国商业的创始人;商丘是商朝前期的都城亳,即南亳。商丘是殷商的祖地,被称为‘殷商文化之源’。”商丘市政协委员、商丘广播电视台教育频道总监胡海燕说。

  胡海燕认为,商丘制定了殷商之源文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初步确定了“一区一群两带四径”文旅发展空间格局。蛇年春节,商丘古城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游玩,今年春节“2025迎新春商丘古城有戏”展演活动更是精彩纷呈。

  胡海燕建议,商丘应该依托深厚的殷商之源文化,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让殷商之源文化在新时代焕发鲜活色彩。商丘是人口大市,地处豫鲁苏皖接合部,区位优势突出,又是殷商文化发源之地,拥有5000多年历史文化,商丘发展文旅事业大有潜力。开展商丘古城“研学旅行”活动,宣传商丘的“老字号、老业态、老风情”历史文化,把外地旅客请过来,互惠互通,让文化旅游拉动商丘经济发展。

  三、希望商丘古城文旅实现从“网红”变“长红”

  “作为殷商之源文化的重要载体,商丘古城凭借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活动,蛇年春节吸引游客69.1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35.91万元,全省排名第四。然而,商丘古城如何实现持续‘升温’,构建‘四季无淡季’的文旅生态,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市政协委员、商丘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艾尔肯江说。

  艾尔肯江建议,一要创新活动矩阵,破解“节后低谷”。设计“古城鲜花节”“古船巡游+水上市集文化周”“品茶斗香+金石拓印”系列活动等“月月有主题”活动。针对年轻客群推出“国潮音乐节”,针对银发群体开发“慢游古城”康养套餐。二要完善商业体系,构建“超级目的地”。打造“城墙经济带”,在古城内嵌入星空书屋、禅意茶室等业态,并在夜间开展“城墙夜跑”活动。招募传统匠人开设工作室,游客可深度体验古法酿酒、沉香制作、青铜器修复和剪纸工坊等活动。三要科技赋能,打造“数字商丘”元宇宙空间。复现商丘古城风貌,游客可通过VR设备“漫步”明清时期的归德府城,参观虚拟应天书院、阏伯台等景点。通过AI技术还原商代都城场景,打造“殷商文化主题馆”。鼓励全国广大文艺家用小说、诗歌、绘画、书法、摄影、影视、雕塑等多元形式,创作展示商丘形象的精品力作,设立“殷商文化创作者基金”,并将以殷商文化为主题的文艺作品与商丘的文旅资源相结合,开发文旅线路和文艺精品展示区。

  四、讲好商丘古都传承的精彩故事

  “当前,我市正在持续叫响‘殷商之源在商丘’城市名片,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殷商之源文化建设。古都文化是商丘殷商之源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商丘是多个朝代的古都,有六朝古都之称:帝喾高辛之都、夏朝少康中兴之都、商朝开国之都、周朝宋国之都、汉朝梁国之都、南宋开国之都。根据文献记载,商汤都亳在商丘的亳有200余年。宋国的历史有750多年。商丘作为古都,在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不次于已经被认定的八大古都。”市政协委员、郑州市商丘商会会长余欣明说。

  余欣明认为,2015年12月,“商丘古都文化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15年年会”曾在商丘召开,与会专家认定商丘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古都之一,商汤都亳所在地”。但令人遗憾的是,2015年至今,商丘在推动古都文化建设尤其是在推动商丘成为“中国大古都”方面至今没有迈出切实的步伐。

  为此,他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成立商丘古都学会,全面推进商丘古都文化建设,深化、提升殷商之源文化建设。二是召开商丘古都文化研讨会,扩大商丘古都文化的影响力。三是推进商丘古都考古。推进宋国故城以及汉代梁国都城、宋代南京城等的考古,尤其应该大力推进“商汤都亳”的南亳故都的考古勘察,从而为商丘下一步申请成为“中国大古都”提供充足的考古依据。四是加大商丘古都文化建设与古都景区开发力度。商丘要用崭新的文旅业态,展现帝喾都亳、商契居商、商都南亳、宋国故城、两汉梁国都城、宋朝南京应天府城以及现存的明清归德府城,讲好商丘古都传承的精彩故事,让古老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