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完善零工市场建设 让就业服务更有温度

丁慎毅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已有2亿多零工。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发布的《互联网时代零工经济的发展现状、社会影响及其政策建议》显示,2019年,零工经济对GDP总增量的贡献已达到10.43%,对GDP增长率的拉动为0.64%,预计到2035年,零工经济占GDP的比重将达到6.82%,对GDP增量的贡献将达到13.26%。

  零工市场建设不仅是增加包容性就业、缓解就业压力的必要途径,也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完善零工市场建设,赋能零工群体,托举的不仅是一个个具体的劳动者和他们身后的家庭,还有新业态经济和包容性社会的未来。这就需要促进目前零工市场由碎片化向系统化转变、由模糊化向精准化转变、由普泛化向专业化转变、由人工化向智慧化转变,进一步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

  自2022年以来,零工市场在山东、河南、广东、贵州等省份陆续落地。2022年7月,人社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加强零工市场建设完善求职招聘服务的意见》,部署零工市场建设。此后,各地加快零工市场建设,从1.0版的零工人员“站马路”、2.0版的“零工之家”、3.0版的“零工中心”,到4.0版的“零工平台”,零工市场建设更规范、服务模式更多元、数字平台更方便、技能培训更强化、劳务援助更可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要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通过政府引导、多元参与共同搭建出来的线上线下零工市场,不仅能给零工群体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与有针对性的增值服务,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畅通职业成长通道,破解权益保障难题,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的力度还需要再大点。

  这就需要各地在强化就业创业培训服务方面,建设与“零工平台”对接的“培训平台”,让零工人员在与用工单位匹配信息时,因为发现自己某项能力的不足,可以进而跳转到“培训平台”上,或进入人社部门开设的不同门类的“零工人员培训云课堂”,或根据导航找到线下的培训机构。同时,在实现了社会关爱和所有工作全覆盖的基础上,还要实现权益保障和基本收入全覆盖。比如,杜绝店大欺客现象、建立价格指导机制、零工人员工伤赔偿的界定,每日最低工资的标准等,要通过制度化让零工人员和用工单位都能基本上满意。

  总之,对零工市场建设来说,权益保障是“兜底”,就业服务则是给予劳动者更多尊重和“温度”。只有兜好底,才能更好“保温”“升温”。各地要通过“市场+政府”联动的方式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方式给保障做“乘法”,给服务做“加法”,用各种劳动者更加愿意接受、方便触达的公共服务,与之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进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供给和保障。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