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强大的互联网,给无数人提供了舞台。近年来,依托新闻客户端和短视频平台,“自媒体”发展如雨后春笋。然而,一些“自媒体”一切“向钱看”,获得高点击、高点赞成为一些“自媒体”从业者的唯一目标:热点事件刚刚出现,立即蹭热度造谣传谣;账号假冒仿冒党政军机关、事业单位、新闻媒体,拉大旗作虎皮;诱骗未成年人摆拍视频、利用残障人士直播,骗取网民点赞、打赏、捐赠违规营利……
面对愈演愈烈的“自媒体”乱象,中央网信办再次“亮剑”: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聚焦社交、短视频、网络直播等类型重点平台,针对“自媒体”造谣传谣、假冒仿冒、违规营利等突出问题,坚决打击,从严处置,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点开微博,一条条信息标题标新立异、一张张图片博人眼球;翻阅小红书,一篇篇文章文采飞扬,一条条旅游攻略引人入胜;打开抖音,一段段作品生动感人、一个个主播口若悬河……“自媒体”虽区别于真正意义的媒体,但如今不少产业化大号拥有的粉丝动辄以百万、千万计,其影响力已丝毫不亚于媒体。
“自媒体”如果规范管理、正确引导,可以做很多事。比如,可以更快传播正确的信息,丰富民众的知识储备,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可以帮助政府监督机构,加强对贪腐的监督,净化社会风气,加强舆论导向,促进法治社会建设;还可以促进、推动社会各界之间协调发展,加强生活中不同社会团体之间的交流,促进整体社会的进步。
我们看到,一些深耕优质内容的“自媒体”,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大事小事,用朴素的视频或文字记录平凡小事中的不平凡,展现出更多社会的小温暖和小美好,以草根化的角度、情感化的偏向和富有亲和力的对话感赢得受众,成为社会正能量的“播种机”。
但是,我们在各信息平台看到的不光是有价值的信息、有正能量的观点,还有各种谣言、攻击、谩骂,以及各种鱼龙混杂的信息。一些“自媒体”从业者为了吸引流量,夺人眼球,用上了各种手段:有的编造内容,有的使用惊悚标题,有的抄袭别人的原创文章,有的甚至发布低俗、色情的内容,无所不用其极。“自媒体”乱象频生,歪曲历史,颠倒黑白,混淆视听,冲击社会秩序,扰乱世道人心,令许多部门和企业视“自媒体”为“洪水猛兽”。
“乱麻”还需“快刀”斩。近年来,网络监管部门持续开展依法整治,“自媒体”乱象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是“自媒体”乱象也是花样翻新,要根治痼疾顽症,还需精准发力、久久为功。这次“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目标明确,用力精准,主管部门加强监管,网站平台尽好责任,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
广大网民苦“自媒体”乱象已久,净化网络空间,网民不能置身事外。发现“自媒体”存在的乱象时,每个人可以随时向主管部门举报。有广大网民做发现“自媒体”乱象的“千里眼”“顺风耳”,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自媒体”平台才会早日天朗气清。